诉讼是个危险的事,岂能轻易去做?无理的人能失败,有理的人也能失败。古人说:“官场断案有十条”。相信说的是实话。一般人只要喜欢打官司,没有不破家的。坐车乘船要花费,路途住店吃喝要花费,给官吏师爷的常例钱要花费,何况还有意料之外的花费呢?人生在世,被别人凌辱,不打官司只是受一个人的侮辱,一打官司,就会受人人的侮辱。仇人的挑唆,光棍的把持,讼师的刁难,证人的反复,差役的勒索,经办人的舞弊,贪官的敲诈,清官的误断,在所难免。这和只受一个人的凌辱,差别就太大了。再加上荒废了本来的营生,精神上疲惫不堪,全家人惊恐不安,其中所受的损失,聪明人自然能分辨得出。虽然如此,倘若平日做事不遵循道义,不合乎法规,好招惹是非,贪占便宜,即便我不去告别人,别人也会来告我,能不引以为戒吗?家庭中的子弟族人,和外人发生争执时,只去责备子弟族人,才能不惹是生非。别人认为我不放纵小辈,也不会有什么抱怨。
争气好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可因为争小气而忘了大义,贪了虚名而酿成实际祸端。经常见到世人,有的因为一尺长的田地,而变卖数百亩地去争它;有的因为百十文钱,而花费了几千文钱来争夺;有的因为一句话的忿怒,而忘了自身和亲人的的安危。世人如能看透这层意思,包容忍耐,就会听人劝解,节省钱财物力,可以自身保全,家庭安康。这和愤斗相争,荒废本来职业,忘掉亲人自身安危的人相比,差别何止有十倍百倍呢?
爱好诉讼的人,常因为闲气小事,而相争数年。不把是非曲直当回事,只把谁胜谁负当作强弱的标志。甚至于有牵连致死,家业荡尽,伤了亲情,害了理义,而不管不顾的人,这些真是愚蠢到极点的人。以前有首诗说:“些少争端莫若休,不经府县与经州;费心吃苦赔茶酒,赢得猫儿失了牛。”
王文钞说:“现在人不忍一句话带来的怒气,或者去争些微的小利,于是互相告状。我一心想打赢官司,对方也一心要打赢官司,冤仇相报,以至于倾家荡产,祸害子孙。怎么能比上容忍退让,使乡邻称为善人长者,也能让子孙蒙受庇荫呢?”
诉讼的起因不同,总的来说,也不过因为一时的气愤,不可不谨慎。《经》上说:“君子用做事来谋求个好的开端。开始时能忍耐,最终没有祸害。好的开始有很深的意境。”又要早知回头,不可把官司打到底。圣人在讼卦上说:“警惕中有吉祥,坚持到底就有凶险。”这是锦囊妙计。凡事要自己拿主意,不可听讼师党棍教唆。那样就会钱财让别人得去,灾祸自己来扛。警惕。(以上说的是自己省讼)
街坊邻居,因偶然间的小事争斗,积累成大的嫌隙怨恨。子孙众的仗着人多,家庭富裕的仗着钱多,机巧的仗着智谋,彼此都不退让,仇怨难以终止。其实所争执的也没有多少东西。处在事情中的明理之人,应考虑急忙退让;旁观者有公正的人士,也应该出面调停,基本上让两家和睦相处。这就是忍让的不多而保全的多。有人问:“一族之中有没有内外的官司?”答道:“除本家兄弟叔侄的争执,宗长命令各房长于约定的处所,召开会议进行处分而不至于打官司外,倘若本族人与外姓人发生争执,除了事情特别严重,要公开处理;如果只是家庭婚姻不和、田产土地相争,宗长就要去询问要求诉讼的人家,与本族中的某人是亲戚,某人是朋友,然后就让他代表自己去出面讲解调和。本族人理亏,带他去赔礼道歉;外姓人理亏,也要委曲求全,进行调停,禀明官长认罪求和。虽是有点委曲自己,但能留下这些闲钱做人情,留下功夫读书明理,不被闲气分心,也是自己能得便宜处。即便不敢指望别人赞誉我有才德,也能够平息乡邻的怒气,而节省官府的问案功夫。(以上说的是与人和讼)
辩论
《选言》说:“与人辩论,必须平心谦让,意见即使不合,也要虚心诚意地商量,不可固执己见,言辞过激。”尤西川先生说:“谦让古人,是没有志气;对眼前人不谦让,是好胜心强。”纵然你讲的都有理,已看出你的涵养功夫差了,何况你讲的不一定都对呢?亲戚故旧,因为话语不和而失去交情的,大多是由于说话时面容、语气过于暴燥、严厉,激发了对方的怒气了。如劝谏别人的过错,言语虽然中肯直接,只要声音容貌温和,即使不听从,也不会发怒;如平常的言语,没有伤害人的地方,一旦语气用词过于严厉,别人还有怀疑的时候。古人说:“在家里发怒,市集上都能看出来。”当他正发怒的时候,和别人说话,自然不会谦逊和气;别人不知怎么回事,怎能不怪怨?所以大怒的时候,和别人说话,更应该注意。前辈曾说过:“戒除酒醉后说话,忌讳吃饭时发怒,忍受难耐的事情,顺从逞强的能人。”能经常保持这几点,会有很大的收益。
《蔡粱村示子弟帖》说:“与别人言语,最忌讳有争执怄气。我见你在京城和人说话,经常有争执怄气,这是损伤幸福道德的一个起源,一定要戒除掉。”
《愿体集》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