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欢心嘉言录》
《愿体集》说:“人在交往亲密的时候,不要把隐私的事情告诉对方,恐怕一旦失去欢心时,被对方作为凭据和口实;在失去欢心的时候,也不要说尽他的切实的毛病,恐怕一旦友情恢复,彼此之间都会感到惭愧不安。”
俗话说:“牙齿与舌头合得好,还有咬住的时候。”人和人相交,怎能没有友情破裂的时候呢?只有在一言不合,某事不称心的时候,能忍受住小气。或者不动声色,把自己的愤怒消失在无形中;或者先和对方交往,让对方回心转意。这才是真正善于处理失欢的人。孔子说:“亲戚不要失去亲情,故旧不要失去旧情。”这种道理说的很好。
意见(意见出在别人身上,就应当包容;意见出在自己身上,就应当消化。)
石天基说:“同年贵在和衷共济,他们不能和平共处的原因,就是为争得宠爱,占得上风。不知自古以来的名人,都是因为互相帮助而成就的事业。比如说召公心中不快乐,周公留下他;李光弼惭愧负罪,郭子仪劝慰他;寇准性格偏颇急躁,王旦就容让他;范希文愤怒离去,穉圭就诚恳地挽留他。这都是前辈贤人平心无私,不怀妒忌。至此就明白,同年和衷共济,确实是第一等的好事。”
韩魏公与范希文在一起议论西边的政事,因为意见不合,希文竟然生气离开。魏公拉住希文的手,柔声解释来平息他的怒气,直到卷簾撤席。富弼和魏公很有矛盾,魏公一生中写信送礼时都很谦恭,不因为自己有才学,对方称病不答复而稍有懈怠。
王望如说:“遇到使小性的人,要用尽我的最大诚意,出言委婉。有大度量的地方,便是有大作用的地方。见识浅陋的人就难以理解。富郑公、范文正二人都被魏公的度量所包容。(以上说的是包容别人意见)
高忠宪说:“天下的事情都是败坏于有邪见的小人、没见识的庸人、存偏见的君子手里。君子心中有一偏,就和小人、庸人相等了,能不让人担忧吗?”
于铁樵说:“或者依仗才能,或者仪仗学问,坚持自己的意见,坚决不听从别人的看法,能不自行其事吗?时间长了,大家都很知道他是这样。所以君子敬而远之,不肯向他提出看法;小人就依附他,顺从他,转而互相称颂。人非圣贤,怎么能没有一点毛病?什么病都不难立即痊愈,只要以悔改作为药方就行了。只有自以为是的人,是怎么也不能治好的。”
横逆(有道理而偏颇的,叫意见;没道理而强加的,叫横逆。)
《格言》说:“面对横逆,只能顺从而忍受,不能轻易动气。能忍受一番横逆,就会增加一番气度。”
《迪吉选言》说:“有一个老僧独自在深山生活。山中的野鬼千方百计来诱惑他。或者献给他美女,或者用奇怪的东西来威吓他,老僧始终没有被扰乱。一段时间后,什么声音都消失了。有人问什么原因,老僧说:‘山鬼的门道有限,可我的不闻不问是无穷的。’因而想到世上一切的横逆,都像那山鬼魔怪,任凭他变幻万千,也和我没有半点关系。如果稍微有承认他的念头,就会受他的限制束缚。只要学这个和尚,不闻不见,一切都会像烧在空中的野火,不去扑打,就自己灭掉了。”
登山时要小心忍耐侧面的路,踏雪时要小心忍耐危险的木桥。仔细品味两个忍耐,意味深长。好像倾覆危险的人情,坎坷不平的世道,如不能用忍耐支撑过去,做事鲁莽急躁,怎么会不坠落在荆棘中,深渊里?
我虽然有理,也要委婉说出;我虽然有势,也要谦虚把握。盛气难以压服众人,和气可心统领他人。
人情反复,世道坎坷。难以前进时,必须立即退一步;能够通行时,也应想着让三分。
《愿体集》说:“事情不论大小,都以说理为主。我虽然按理去做,但是我碰到的人,或是愚蠢的不懂理,强横的不怕理,奸滑的不讲理,则道理又有难以通行的地方。这时便应该审度时势,从容处理。若是小事只须容忍,如果确实做不到,那大事就在亲友前质问,在官长前鸣冤,辩明是非,对方最终不能超越道理,自然服输。若是依仗着我有理,带着愤怒,任意做事,那么愚蠢的人终不明白,强横的人终不屈服,奸滑的人在想方设法求胜,这样一来,有理反而变成无理了。”
有人问:“君子和小人在一起,必然遭到小人的困扰、欺凌、羞辱、冒犯,应该怎么办?”程子说:“在此情况下,如能反思自己,谨慎小心而远避祸患,难道没听孔子说的‘别处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我手中的玉器。’这句话吗?”
邵尧夫说:“人生无处不可以磨砺自己。如果是两块玉石相互磨砺,必然磨不成。必须是和粗石相抵砺,才能成器。所以说碰到小人的冒犯凌辱,也不算是不幸的人。修身反省,畏惧躲避,动心忍性,增加收益,便有许多道理出来。”
陆桴亭说:“有人问:‘与心地阴险的人相处,很有害处吗?’答:‘很有好处。’问到原因,说道:‘使人在言语动作上,丝毫也不敢有所疏忽。不只是减少过失,在敬重的功夫上,也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吕叔简说:“与小人相处,一分也不能计较,必须退让几步。”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