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学天地 > 二程理学 >

点评裴高才著《理学双凤》

时间:2012-05-08 12:21 来源:未知 作者:程功

点评裴高才著《理学双凤》

从“鲁台望道”到“孔颜之乐”——点评裴高才著《理学双凤》
 
作者:严昌洪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应裴高才先生之邀,我到黄陂拜谒了纪念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兄弟的中国名亭——双凤亭,顿时心旷神怡。如今,裴先生新作《理学双凤·程颢程颐》出版,我又先睹为快,不禁有感而发。
    二程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代洛学的创始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可谓大名鼎鼎,而他们与黄陂县(今武汉黄陂区)的关系许多人却并不清楚。裴先生以演义的形式,对其行状、理学的形成与基本内核等深入浅出地一一予以解读,可谓功莫大焉!
    程颢、程颐兄弟,人称二程夫子或二程先生。原籍河南洛阳人,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其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并长于斯,学于斯,因此黄陂与二程夫子关系密切,不仅有许多关于二程的纪念建筑,而且还有不少二程青少年时代的传说。
    黄陂作为“二程第一故里”之所以藏在深闺人未识,作者引经据典,列举了三大原因,首先引述了明景帝朱祁鈺于景泰六年(1455年)诏封河南嵩县程村为“两程故里”。圣旨在上,当然就美名远扬。其次,洛阳是北宋的文化中心,二程长期在洛阳传道授业,其“洛学”也是在那里创立的。所以人们一提起二程,就与洛阳联系在一起。再次,中国历史上素有以祖籍或始祖地来称籍贯的习惯。而按照《辞海》里对“故里”的解释,它包含出生地、故居和原籍几层意思。而不少国家的法律,是以出生地来确定个人的籍贯。窃以为,洛阳是二程长期讲学之所,伊川是二程的长眠之地,嵩县程村是程颐传授《易传》与逝世的地方,故都可称得上“二程故里”,而黄陂则是“二程第一故里”。
    作者根据明、清《黄陂县志》和《程氏族谱》记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妙的轶闻趣事——
相传二程母亲侯氏曾梦“双凤投怀”,于1032年(宋明道元年)在黄陂县城西的草庙巷,即二程故居之思贤堂生颢,次年生颐。后来二程长大返洛阳,并且成了著名思想家,人们为景仰缅怀先贤,便在县城里修了一座清远亭。南宋时改称“双凤亭”,取侯太夫人梦双凤生二程之意。一说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人称“双凤”,亭因此而得名。1370年(明洪武三年)还二程故居立程乡坊以为纪念。1463年(明天顺七年)佥事沈靖复建双凤亭于鲁台山麓二程祠内,1666年(清康熙五年)县令杨廷蕴移建于山上。嘉庆年间重修,1830年(道光十年)邑人刘云衢捐资再修,后又遭狂风吹倒。1848年县令萧恩荫召集邑人金光杰、周超献、周恒渠会议重建,增修石楹,环植林木,顿复旧观。现存建筑即为当时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四面镌刻有《重修双凤亭记》等碑文四篇,碑额上刻有双凤朝阳图等。“双凤亭”金字匾额,为1962年重修时郭沫若所题。
    在正史里,对二程少年生活的鲜有记载,《理学双凤》正好是有益的补充。书中说,少年二程读书时,为儒家学说折服,十分向往孔子,乃筑台山顶遥望东方鲁地,该山故名鲁台山。鲁台山在县城东边过河数十步的地方。鲁台山周围昔有苍松数十株。明景泰年间同知蔡绶建二程祠于鲁台山下,岁时俎豆,祭祀二程。成化年间知县李恒改旧祠为享堂,复建新祠于前,屡圮屡建。
    鲁台山东边有湖名流矢湖,相传二程练习射箭,曾流矢于此。
    鲁台山下有聪明池,在二程祠内,相传蛙不鸣,蚊不叫,旱不涸,水不溢,后掘土得一石龟,中有八卦,被人窃去,这四种奇怪现象不复存在。二程当年在此攻读,凿潭喻道,故池中筑亭,称涵虚亭。有碑文云:“半亩方塘一个亭,森森万象入虚明。百年心印今犹古,怪得蚊蛙不敢鸣。”
    池前数步为前川,即“傍花随柳”处,昔日花红柳翠,程颢曾有《春日偶成》诗记其在此春游之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二程祠前半里地有理趣林,二程当年读书时植柏为林,情与景会,理与心契,虽在陋巷,而乐得其趣。
    此外,白云洞、西郊桥(又称程夫子桥)、水台都是二程游经之处。
   作为我国第一部二程夫子演义,作者对二程从双凤投怀、幼年启蒙、习文练武,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进行形象性的艺术概括,再现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惊心动魄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尤其是那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生动铺成,定能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窃以为,《理学双凤》是作者继《田长霖传奇》和《首义都督》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也能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作者严昌洪为著名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程功)

推荐图片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