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学天地 > 二程理学 >

《理学双凤.程颢程颐》裴高才著

时间:2012-05-08 12:18 来源:未知 作者:程功

《理学双凤.程颢程颐》裴高才著

内容提要    
千百年来,“二程第一故里”黄陂藏在深闺人未识,这部历史小说首次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它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演义的手法,对二程从“双凤投怀”、幼年启蒙、习文练武,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进行形象性的艺术概括,再现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惊心动魄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尤其是那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生动铺成,更是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    
裴高才,笔名飞翼、系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湖北省暨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武汉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黄陂作协主席,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与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编审等。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和武汉市“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家”称号。   
代表作《田长霖传奇》荣膺国际艺术金奖,《民国第一伟人》、《胡秋原旋风》获湖北省优秀作品奖。还著有《冯铸》、《玫瑰诗人》、《首义都督》、《胡秋原画传》、《辛亥群英传》、《飞翼文集》、《飞翼文库》等。其传略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湖北作家辞典》等辞书。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每每漫步垂柳依依,微波荡漾的滠水河畔,遥望对岸鲁山之巅苍松翠柏掩映下巍然耸立的双凤亭,便被眼前的美景深深沉醉,随风轻吟先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身为“二程”故里人的自豪感,油然而升。

二程即程颐、程颢,为同胞兄弟。是宋朝的理学大师和教育家,他们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行仁义以变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纲常论理,被封建时代奉为道德规范准则,从宋至清,统治人们思想几百年。程门立雪之典故,更是为天下读书人熟知传诵。但对二程的出生之地,其真正的家乡---湖北黄陂,人们却知之甚少。

九百多年前,因祖父到黄陂任县令之职,其父亦在陂娶妻、生子当县尉,是为成家立业。二程便为其母侯夫人做双凤投胎之梦后分别于1032、1033年诞生于黄陂。其居所所在地因此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被命名为“程乡坊”。传说该巷暑天无蚊蝇之扰,乡人传以为异。

世事轮回,千回百转,斗换星移,如今的程乡坊,早被更名为文教巷。巷长不过数百米,宽不足两三米,不显山不露水。“二程”故居,就在小巷中段。一样的青石小道,一样的青砖瓦墙,一样的雕花木柱,给人的却是卧虎藏龙的感觉。

二程一个幼有奇质,明慧惊人(程颢);一个幼有高识,非礼不动(程颐)。加上官宦世家出身父亲和书香门第出身的母亲,从小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自小遍养成严谨谦逊好学之风。原本为“清远亭”的双凤亭之名,也是因二程兄弟常在此读书练功而更得来。

从年幼无知的婴孩,到无忧无虑孩童,到青春浪漫的少年时代,“二程”都是在黄陂度过的。除了程乡坊、双凤亭,在黄陂,还遗存有为数众多的“二程”遗迹遗址,如鲁台望道、花柳前川、程夫子桥、聪明池、涵虚亭、二程祠(二程书院)、思贤堂、理趣林、流矢湖,在木兰山胜地有夫子台、白云洞、古贤堂等。遗憾的是,这些遗迹遗址因战火、天灾等原因,大多已不复存在。以至许多的黄陂人,身在前川,一次次踏上程乡坊,路过“二程”故居,也没有将程颐、程颢与家乡联系起来。即使少许知道的,也很少停下脚步驻足留连凭吊。这是历史的悲哀,更是家乡的悲哀!

“二程理学”内涵丰富,益于修身养性,与世为善,齐家治国,是民族思想精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庆幸的是,二程故里今有裴先生对地方名人情有独衷,乐于为地方人文挖掘弘扬作奉献。宋代至今,几近千年,沧海桑田,要从有限的资料史籍觅得先人的踪迹,写出完整的史实,谈何容易?其艰辛困难可想而知。然而,裴先生在默默无闻中做到了,完成了。

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朴实厚重的《理学双凤》,对两位既非王侯将相,又非达官显贵的一代名儒更加敬仰推崇,也对书作者裴先生敏锐洞悉能力和严谨治学作风以及传扬民族瑰宝精神所折服。

祝愿黄陂,我们的家乡,充分利用好如斯的文化资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腾飞插上金色的翅膀。

(作者为武汉作协会员)

 

回复 
   
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一个伟大的时期??大宋王朝(公元十至十一世纪)。尤其是北宋时期从湖北黄陂走出的两位旷世大儒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兄弟,一跃成为理学体系最早的缔造者。

虽然他们自称直绍孔孟,但理学已经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儒家思想,而是融入了佛教与道教的某些思想观点,经过吸收、消化,形成了儒家的新体系,故称“新儒学”。尽管穿过了千年的时间隧道,理学仍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可是,至今仍有不少人以为二程是河南人。殊不知,他们是地地道道的黄陂人。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六十多个春秋;二程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也达十四五载。黄陂为“二程第一故里”毋庸置疑。

    通览全书方知,作者裴高才先生为此付出了艰辛,真可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他足迹遍及二程求学的江西赣州、讲学的洛阳,程颢任职的陕西户县、江苏南京、山西晋城、河南扶沟,程颐流放的涪陵等地,研读了《宋史》、《中国通史》、《二程遗书》、《二程集》、《二程年谱》、《程氏族谱》、《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明、清《黄陂县志》等典籍,就黄陂乃二程故里进行了旁征博引。他说,二程的四传弟子、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为黄陂二程祠所作《二程祠记》,清楚地写道:“二程夫子,则亦生于是邦。”明代《黄陂县志.二程志》亦云:“二(程)夫子之生,有双凤投怀之兆,殆与元鸟之降,履武之祥,尼山之祈祷……”

那么,为何黄陂却藏在深闺人不知呢?

窃以为,洛阳是二程长期讲学之所,伊川是二程的长眠之地,嵩县程村是程颐传授《易传》与他逝世的地方,而且程村还有明朝景帝朱祁?(1455年)诏封的“两程故里”金字招牌。“圣旨”在上,程村为“二程故里”当然就喊得震天价响了。

    二程作为著名思想家,其评传、学谱、论著等在海内外出版有多种,但以演义的形式介绍二程夫子的一生,本传可谓仅此一家。

     这本传记小说首次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纪实的手法,演绎了二程在陂从双凤投怀、幼年启蒙、习文练武等轶闻趣事,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形象性的艺术概括,再现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惊心动魄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尤其是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生动铺成,更是韵味无穷。

   传记文学是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不论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还是近年间悄然勃兴的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凡高传》,都成为绝不逊色于小说、诗歌的文学经典,并在读者的生命中留下印痕。而裴高才先生的传记文学作品《田长霖传奇》、《首义都督黎元洪》等代表作,在全球华人社会产生的影响,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二者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文体,即历史的真实性、传主生平经历的相对完整性和个性表现的艺术性。

传主离我们相隔千年,如何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不是易事,但作者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他在记述二程的家世与治学史实时,不仅引经据典,还参照了地方志、宗谱以及诗词名篇等,力求还历史真实面目。其史料性与学术性,想必会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诸如程氏始祖其说不一,有“程伯符说”,“乔伯说”,还有“程伯休父(甫)说”。作者采用了以《诗经》、《国语》、《史记》、《帝王世纪》等典籍为依据的“程伯符说”。应该说是具有说服力的。

    在文学性与故事性方面,本传也颇具特色。一方面,作者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读思想家们高深的理论,使普通读者不感到枯燥。例如娓娓道来史书中记载二程执政与治学的故事等;另一方面还穿插了作者历经十余年搜集的民间传说等野史资料,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入微,增强了可读性。定会在普通读者中引起共鸣。

    也许作者是教师出身的缘故,他针对其他书籍对二程的母亲侯氏着墨不多的倾向,在“双凤投怀”一节中,浓墨重彩地对侯氏加以渲染。也可以说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因为作为二程的第一老师,不论是侯氏的家世背景,还是她着力对二程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其诗教特色,对后来二程世界观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像二程的无神论思想、“重民保民”的执政理念,以及他们独具特色的个性等,都与侯氏的潜移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是在武汉市第五届长篇小说笔会期间认识作者的。当时他携带三部长篇驻会修改,并请我审阅,他的勤奋、他的执着、他的谦逊,他不遗余力地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我们鸿雁传书,并浏览了他创办的“黄陂作家”文学网站,彼此便莫逆于心了。从双峰山相识,到木兰湖重逢,我深深感受到他的人品文品都很优秀。所以,当他请我为本传作序时,我欣然应允了。

    为了表达对二程夫子与作者的景仰之情,我特以清代文人屠达的一首七言律《游理趣林》作为本文的结尾。诗云:

孔颜乐处复何寻,淡淡春光理趣林。

望鲁苍茫连海岱,前川浩渺接三浔。

孤亭耸立留残碣,双凤长归断好音。

为仰先生遗范在,肃然瞻目整衣襟。

     

(本文作者涂怀章系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

 

 


——


(责任编辑:程功)

推荐图片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