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汛涛:“育才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室,实是曹聚仁的私人藏书所捐赠”
洪汛涛先生是当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神笔马良》的作者,也算是笔者的家乡前辈。我们因曹聚仁研究而通信已多年,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未见过面。但洪先生对于曹聚仁研究纪念事业一直很支持。洪先生曾为曹聚仁资料馆捐赠了一幅精心创作的“神笔马良”的画作,1998年7月,北京成立了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他又寄来贺信表示祝贺,1999年4月,洪先生闻知家乡将修复曹聚仁故居和育才学校,来信建议成立“育才校友会”,万分赞成修复曹聚仁故居。洪汛涛先生与曹聚仁和育才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正如他于1991年在《曹聚仁和育才学校》一文中写到:“我家与蒋畈曹家向为世谊,曹聚仁的父亲曹梦岐是清末秀才,一位教育家,捐资在家乡办起了一座育才学堂,桃李满天下。解放前,曹老先生早已过世,曹聚仁一代继承父亲的遗业,要将已改名为育才小学的育才学堂,办成一个有小学、中学、大学部的“育才学园”。当时的育才小学是他夫人王春翠女士主持。起手筹备中学部时,我正因车祸受伤,在浦江家乡休养,学校找到了我,要我参加筹备,并担任教师。我在育才任教职时,育才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室,实是曹聚仁的私人藏书所捐赠的,其中主要是文学书籍。有许多当时文坛驰名作家送给他的签名本,包括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另外,还有海内外的一些文学报刊。我在育才执教一年,课余时间,几乎大都在这规模不大的图书室里读书。在这里,我曾和学生们办过一个校刊,刊名是曹聚仁所题。蒋畈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校舍是新建的,教师大多是外聘名家。金华八县负笈来此求学的人很多。……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目前在海内外有不少人已有很出色的成就。前几年,蒋畈曹家曹梦岐老先生重新立墓,因原马公愚先生的书法失存,嘱我缮写,曹老先生我素所敬仰,便遵命写了寄去。后闻在东山脚下的原墓地上,墓已恢复旧貌。曹聚仁先生四弟曹艺先生,原也是作家,鲁迅先生十分赞赏他的作品,现在南京政协。他曾来舍间,谈及他父亲的墓地虽经政府帮助恢复。但曹老先生的事业--育才学校,迄今未列入恢复计划(现已恢复了育才小学,笔者注),我颇有同感。我想,浦江、兰溪两县市,对纪念曹聚仁先生甚为热心,何不共襄盛举,将育才学校恢复起来呢!”前不久,洪汛涛先生又来信补充说:“1946年曹聚仁在蒋畈原育才小学的基础上,筹备成立育才学园,新建楼房多幢,是年先办育才中学,我参加筹备、招生,并教国文,兼班主任。学园四大字,是曹聚仁请马公愚先生所题,育才中学校徽系我设计(三角银底蓝字),计划是由初一起,一年一年升上去,办高中,直到大学毕业,是一种新型教育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倒赞成恢复育才小学、育才中学。第一步可发起成立校友会,编印校友录,以校友会向政府提出申请。此事,恐须请在兰溪老家的曹景辉出面。此一建议,供你们参考。”
作为育才毕业的校友,都念念不忘曹梦岐、曹聚仁、王春翠、曹艺等捐家办起的育才学校能重振昔日雄风。如中国美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叶庆文,北京儿童文学作家段萍,曹聚仁亲戚、浙江物资学高级讲师、作家汪涛,工人日报主任记者陈宗舜等等,都与洪汛涛先生一样,关注着曹聚仁故居的修复和育才学校的发扬光大,叶庆文先生还表示,愿为母校、曹聚仁故居义务创作一幅曹聚仁全身铜像,以示纪念和支持。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