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曹聚仁传》”简写几句
南京•李伟
据报载,曹雷女士反对修复父亲故居。报道者还报道了曹女士对《曹聚仁研究》、《曹聚仁传》的评论。前者,与曹聚仁也有亲属关系(胞弟)并90高龄的曹艺先生已经表态,“他认为应当尊重当地政府的决定”,“断然说不要修,显然是过于武断的。”(见1999年5月30日《服务导报》)后者,如果没有第二本曹传,则想简单讲几句话。
《曹聚仁传》的写成曾得到曹艺先生和曹聚仁夫人邓珂云的支持和关切。曹艺先生生于1909年(小曹聚仁9岁),兄弟间志同道合,有些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的事经常相互沟通。曹艺可说是当今最理解曹聚仁的人。写《曹聚仁传》 时,曹艺先生曾多次口述并提供文字材料。 (5月30日《服务导报》记者采访曹艺先生时,他曾说到。)邓珂云女士也曾提供手写材料。
《曹聚仁传》的问世,得到了曹艺先生的肯定。出版6年来,也得到过曹雷女士的关心。 笔者保存了邓珂云和曹雷给笔者的数封信。曹雷在1993年12月8日的来信说:“‘曹传’一书花了您很多心血。”“书中很多资料还是很宝贵的,对我来说也是。”此信对书中涉及海峡两岸之事,因“既不了解,更是无权表示态度。”现曹雷已在1998年3月8日-10日的台湾《联合报》发表《父亲原来是密使》的万字长文,已表了态,并肯定有此事,文中有些材料也同于《曹聚仁传》。1995年7月9日,曹雷的来信说:“您文章所谈的一些情况都是真实的,您能在报上讲出来,让读者明辨真伪,十分感谢。”(此是指关于曹聚仁首报台儿庄大捷一事,有人对此有不同意见。)
在几年里,笔者也先后得到曹雷女士赠予曹聚仁著作,并有她亲笔题签。如94年元月赠《论杜诗及其它》,95年5月曾《曹聚仁杂文集》。笔者非常感谢。
笔者很希望能有与曹雷女士沟通的机会。(此文为《曹聚仁传》作者、曹聚仁研究会顾问李伟先生对徐某报道的批驳。李先生因徐某和曹雷的报道,曾十分伤心的告诉笔者,曹聚仁研究只让曹聚仁女儿一个人研究好了。我们这些研究者,都是不会令她满意的。--笔者注)
柳白撰著《灵界》支持修复曹聚仁故居
柳白,原名陈宗舜,现为工人日报社主任记者。他以伸张正义而闻名的著名记者。他写的《血证--向日本人控诉》、《从黑发告到白发》等著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柳白与曹艺先生已结识10多年,与笔者一样,同为曹艺的忘年交。柳白曾于1995年,陪同曹艺夫妇一起采访曹聚仁故居,亲自感受了曹聚仁家乡育才兴衰的历史,写下近十万字的《梅江叹往录》和《好人一生不平安--曹艺印象》两篇力作,特别是《梅江叹往录》是迄今为止对曹聚仁故居介绍最为详尽的文章,对修复曹聚仁故居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阐述。此二篇文章已收入 由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的柳白著的《灵界》一书中。柳白对曹聚仁女儿反对修复曹聚仁故居作出了严厉的批评。作家韩三洲在读了柳白写的《梅江叹往录》、《好人一生不平安--曹艺印象》二篇长文后中对曹艺先生关心曹聚仁故居时写到:“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蒋畈怎样了?育才学堂又怎样了?作者以凄凉的笔调告诉我们,随着时光流转,育才学堂已是天翻地覆,不过不是翻到了天上,而是翻倒了地层深处,没有了踪影。今日的蒋畈,也不是早年的三家村了,人口在成倍成倍的翻番。但已很少有人提起,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有过半个多世纪辉煌的育才学堂。人心不古,世风日颓,教育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一方面有些人买汽车,盖别墅,大吃大喝,花钱如流水;另一方面多少农村孩子因为没有钱而面临失学。就连生前尽心血、罄家办学的曹梦岐,死后也未能安生,文革中的一声巨响,炸开了他的墓穴,尸骨零乱,一片狼藉。随之炸碎的,还有曹梦岐先生所倡导的蒋畈精神,几十年的历史证明,那些认定育才学堂“立志、求实,学做真人”办学方针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的“老育才”,竟没有一个是活得顺畅的。……
越到晚年,曹艺对家乡对亲友的情结越浓。他曾想拼尽晚年余热,让当年的那个“育才”重现蒋畈,但终告失败,他与胞兄曹聚仁有着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当“曹聚仁研究中心”呼吁修复曹聚仁故居时,曹艺至为兴奋,高举双手赞成。可没想到的是,有关媒体报道(指徐某的严重失实报道《曹聚仁女儿曹雷:坚决反对修复曹聚仁故居》。--笔者注)说:曹聚仁之女曹雷,坚决反对修复曹聚仁故居。因为她知道其父‘一生鄙弃名利场上的追逐,对徒有虚名的事嗤之以鼻。真正懂得他的个性,也不会做出有悖于他生前愿望的事。’
侄女曹雷的这番话,使曹艺感到不安,他按捺不住心中激情,不顾90多岁的高龄,提笔为文,慷慨陈词:“曹雷与父亲相处的日子太短了,不过十岁就离开了父亲,这有利于她独立作战,她的学业和事业成就,一点也没有沾父亲的光而获得的,却也没有和父亲共过什么患难。所以她的‘父亲的最后日子’之类的文章,总是苍白枯燥、令人丧气的。对父亲的故居,她门槛也未跨过,自然谈不上该正确对待了。”曹艺的这番话,与其是说与媒体,不如说是对侄女曹雷的真言相劝了:‘有的人怕别人沾光而把曹聚仁垄断起来,为时太早一些了吧!’为了发掘和追溯曹聚仁的内心世界,曹艺捐出了曹聚仁写给他和原配夫人王春翠的220封来信、捐出了道破蒋家王朝心病的曹聚仁佚编《真正老牌幽默文选》给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关于老屋的人与事的回忆……
其实,修复梅江之畔的那座百年老屋,终究只是外表,更需要的,是充实那老屋内所留存或断绝的一种文化精神。《灵界》一书,给读者讲述正是这样一个个风雨凄苦的人生故事,表述的是一种苍凉而坚韧的人生意境。从这座百年老屋走出来的曹家父子两代人,都在风雨人生中挺直了脊梁,他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人。(载《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1月3日)
柳白在《曹艺印象》一文中特别写到曹艺支持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和曹聚仁故居时写到:“著述而外,他(曹艺)全力支持在北京大学学习的家乡青年柳哲成立”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柳哲不辱使命,数年间努力已整理出有关曹聚仁研究资料近千种,收集曹聚仁90余种,其中20种是首次发现……在研究‘谜一样的人物’曹聚仁的过程中,柳哲也转而注意到蒋畈,注意到那残存的几间老屋,注意到那培育了众多英才的育才。他于是呼吁修复曹聚仁故居。曹艺很快知道了消息。他理解,修复就、故居老屋同修复育才没有什么区分,同捐资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这都意味着蒋畈文化精神的再现。曹艺举双手赞成。”“钱(指家乡父老为曹聚仁故居捐赠的15万元钱),曹艺没有收下。他委托在北京读书的柳哲以‘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的名义将钱转交给兰溪市政府,让兰溪安排用来修复故居。”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