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瑜:“为人多于为己,而不营私,这是曹聚仁先生的人格高尚之处”
今年 87岁高龄的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郑子瑜先生于1999年岁首给笔者写了一封《我和曹聚仁的交往》的长信,之后郑先生又多次来信,提供了曹聚仁先生三封书信手迹及曹聚仁遗作《知堂老人的晚年》等,这些都是研究曹聚仁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郑先生非常支持北京成立的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并欣然同意担任中心名誉主任,以示对故友的怀念。
“曹聚仁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学者。……我只有20岁出头,便很喜欢拜读曹聚仁先生的杂感文,觉得篇篇隽永有味。”“我和曹聚仁先生,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一个为重订《国文略读指导》,一个为改订《国文精读指导》,可是我们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曾谋面,因为曹先生在香港,我则在新加坡。”“回来途经香港,小住数日,意外地得到我景仰已数十年的几位文坛前辈名家的邀宴,曹聚仁之外,还有创造社最年轻的作家叶灵凤……他们都是我的前辈,但是对晚辈区区者的关怀与爱护之至情,真是使人感浃肺腑!”“有一位先生甚至带来了我那本不成样的选集,要我签名于书上。我知道他们的目的,是在于对我的鼓励。”“曹聚仁先生为人诚挚,待人勤恳,交友不分辈分,所以凡是和他有交往的人,都很喜欢他。周氏兄弟失和,但鲁迅、周作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曹聚仁和周作人,更是深交,晚年劝周作人写回忆录。经过了数年的经营,《知堂回想录》写成了,但出版的事颇费周章,幸得曹聚仁先生为之奔走接洽,终得以在新加坡《南洋商报》连载,然后交给香港三育图书公司出版,凡是‘校对抄稿,还有印稿校样’,都得由曹先生代劳,这里可见曹聚仁先生为人的勤恳。”“自从62年在香港和曹聚仁先生一别之后,彼此都忙于自己的事,不多通信,但这回为了《周作人年谱简编》的日译,却劳曹先生频频来信催问,这时候(64-65年)曹先生已在病中,提到自己的病情,只是聊聊数语,但关怀《周作人年谱简编》的日译,却占书信的绝大部分篇幅,为人多于为己,而不营私,这是曹聚仁先生的人格高尚之处,所以他晚年患病,经济情况也不很好,这是我们晚学所万万比不上的。”“我建议您们可以写信给刘以 先生和曾敏之先生,刘先生是香港作家联会现任会长,曾先生是创会会长,又都与曹聚仁先生有交情,让他5两位来筹备举行纪念活动,是最好不过的。刘以 先生又是香港文学杂志社的总编辑。……届时可让刘氏主编的《香港文学》来个‘纪念曹聚仁先生诞辰100周年特辑’,广邀各地文友撰稿,尤有意义。”
另外在港、台、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的曹聚仁生前友好曾敏之、卜少夫、刘子政、鲍耀明、周颖南等来信或以别的形式纪念曹聚仁和支持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曾敏之先生是香港著名作家、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于今年1月30日来信说“曾在广州与他(曹聚仁)聚会过,那是五十年代初期,他以南洋商报特派记者赴京道经广州,我曾为他迎饯”。“嘱应聘名誉主任的事,如对在海外有需我尽力之处,自当勉力有以报命。”新加坡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周颖南先生来信说:“曹聚仁先生是我熟识的作家,早年我在《前线日报》读过他不少作品,后来又读了他的《北行小语》等,我为他的文风所倾倒。所以建立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