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同时都和鲁迅先生亲切来往”
笔者于99年5月15日下午,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灵隐深处的浙江医院拜访了德高望重的94岁高龄的著名老作家黄源先生。黄老近来身体欠安,见我从北京远道来杭采访他,欣然接受采访,并将他1938年由大众出版社出版的战地通讯集《随军生活》中一篇专访曹聚仁的文章《以笔从军者晤谈记》郑重赠给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弥足珍贵。并跟我谈起了他与曹聚仁与鲁迅的交往。
98年6月26日,九三老人黄源从杭州给北京成立的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发来贺信说:“三十年代曹聚仁先生和我同住在上海金神父路花园坊,同时都和鲁迅先生亲切来往,抗战初期又在杭州相聚,现在成立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特此祝贺。”
黄老在《以笔从军者晤谈记》中写道:“十二月一日下午。我从乍浦前线随军到杭州,在江边小住,正坐在茅屋外阳光中写《在东战场》的战地通讯,……看到小张的东南日报上刊载着‘中央社战地特派员曹仁聚’的文章,这位‘曹仁聚’谅必就是‘曹聚仁’?文中有今日重到杭州之语,我好像找到老朋友似的,立刻搁下笔去找他了。”“遇到一个以前同在上海干文化工作的熟人,这情形普遍是很难设想的,因此我一在报上发现了‘曹聚仁’的名字,立刻放下笔来,打电话去问报馆是否知道他的住处。……我于是随着一位营长送我的铁杖,渡江去湖滨探访。”“茫茫大城,不知何处去找他。但事有凑巧,我走过第一家旅馆,问了第一声便问到了。只是他已外出,我便也在那家旅馆住下来。不到数分钟,半身戎装的聚仁,走进我房里来了。”“我们坐下来,我倒了两杯开水,便倾谈着敌军占领上海附近以后上海文化界的情况,上海熟人的行业,以及各人经历的战地生活,战线情况等等。”“我(曹聚仁,笔者注)也这样想最后的胜利必是我们的。”“说到这里,他便回屋去把地图拿来,作种种的说明。同时他又带一碟小查糕来,我们边吃边谈。”“我们又坐着谈了好久,车子竟不来,后来到了几节车,是无蓬的货车,上面已装满了东西,聚仁就挤了上去,坐在铁条上。”“他看到这位大学教授(曹聚仁,笔者注)坐在铁条上,心里好像很难受。但坐在这铁条上,又等了一二个钟头。有卖年糕油豆腐的,他(曹聚仁)也吃了一碗权作晚餐。‘我们生活虽苦,但精神上比他们困住在上海的,不知好多少倍了。’他(曹聚仁)自慰的说。”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