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学天地 > 诸子百家 >

當好人遇見好人—蘇軾與程頤

时间:2011-06-14 21:09 来源:未知 作者:cheng01

當好人遇見好人—蘇軾與程頤
                                     
程 頤,字正叔,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家,世稱伊川先生。早年與哥哥程顥在洛陽講學,因此受到正在洛陽編撰〈資治通鑑〉的司馬光賞識。到了司馬光執政時,就推 荐他到崇政殿為皇帝講學,同時也參與修訂國子監(古代的最高學府)的規條。他替哲宗講學期間,相當有理想抱負,而且大膽直言,無所顧忌,聲名很高。後來雖 然因為捲入黨爭而被貶,但門人日眾,成為後世儒家的老師級人物。總之,算是個少見的好人。 

但當蘇東坡遇見這位老夫子的時候,結果並不理想。事情要從元祐元年說起。 

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去世了。這一年的閏二月,因為和王安石意見不合而避居洛陽的司馬光才剛接宰相。不過,當時司馬光的健康已經很不樂觀了,終於在元祐元年九月,司馬光也走了。 

司 馬光去世的時候,皇帝正率領大臣們舉行了明堂祭拜的重大典禮,大臣們因此來不及在第一時間去奠祭司馬光,等到所有儀式都完成了,這些參與典禮的大臣們希望 馬上趕去弔唁司馬光,但當時替皇帝講學的程頤卻根據儒家的禮法,攔住大家。他引用了論語中孔子的話,說「是日哭則不歌」,所以參加了明堂吉禮之後不該又去 弔喪家。但是大家心裡覺得這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有人就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東坡個性朗達,不拘小節,平日就已經不喜歡拘泥古禮,當然 也覺得這位道學先生太過不近人情了,所以就說:「這是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的禮。」大大的譏嘲了程頤一番。 

於是大家以蘇軾為首,帶了祭 文,不顧程頤的反對,就前往司馬光家中奠拜,但這位程老夫子,可是立場堅定得很,竟也趕到司馬家去,叫司馬家的兒孫們不得接受悼祭。大家自然覺得很沒趣, 蘇軾忍不住,就針對程頤替司馬光所辦的古禮儀式,又狠狠的諷刺一番,說:「你這些禮節還是有些疏失,應該寫個信物,送去給閰羅王。」 

程頤個性嚴肅,一幅道貌岸然的樣子,不是可以隨便開玩笑的人,自然受不了東坡這一些嘲笑的行為。而且在一些洛派弟子的心中,早已將程老夫子看成聖人,那裡容得東坡這番玩笑,彼此便產生了芥蒂,有了心病了。 

程 頤和蘇軾都曾經是哲宗的講學老師。在宋代的制度,替皇帝講學稱作「經筵」,而經筵的講官依地位的高低分為「侍講」、「侍讀」及「說書」。程頤原是隱居不想 做官的「處士」,沒有通過科舉試,因此只能當「說書」。不過,程頤並不介意,其實朝廷曾經多次徵召,他都拒絕了;他在元祐初年接受「說書」這個低下的職 位,只因為當時的皇帝哲宗年少,程老夫子心中認為皇帝的教育對國家未來有重大的影響,才在年事已高的情況下出任這樣的職位。 

因此,程頤替皇帝講學,完全照著自己的理想去實踐,他一心追求三代古禮,凡事都以堯、舜、孔、孟為模仿對象。但這樣一來,就顯得有點古板,和其他的官員也合不來,甚至令有些人厭惡了。 

蘇軾也在元祐二年,以翰林學士的身分兼皇帝的「侍讀」。東坡也誠心喜歡這工作,因為他也了解這關係到國運的隆替。蘇軾講學的方法,可從他對范祖禹的稱道略知一二。大概要「言簡而當,無一冗事,無一長語,義理明白,成文粲然」,這才能符合「講書三昧」。 

蘇軾和程頤都算是好人,都當過皇帝的老師,都希望透過皇帝的教育,對國家做點事,而且兩個人都有不適合當官的個性。不過,兩個人剛好在不同的一端。蘇軾不適合當官,因為他太愛自由了,而程頤不適合當官,因為他太規矩了。 

當一個熱愛自由的蘇軾看到一個事必古禮,言必聖賢的程頤,總覺得他造作虛偽;而反過來看,在程頤眼中,蘇軾則是一個浮薄文人而已。 

因 此兩人漸漸出現許多磨擦。就像有一回,剛好是國家的忌日,眾大臣都到相國寺祈禱,程頤下令寺方供應素菜,東坡卻反對說:「正叔(程頤字正叔)你不是不信佛 嗎?為甚麼要食素呢?」程頤引經據典地說:「根據禮法,守喪期間,不可以喝酒食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自然也應該遵守不喝酒、不食肉的規定。」但東坡卻 刻意和他打對臺,一面令人準備葷菜,一面吆喝道:「為劉氏者左袒!」擺出一付像漢朝呂氏、劉氏決鬥時一樣緊張的場面。於是各個大臣,各自選邊;范淳夫等人 食素,而秦觀、黃庭堅這些蘇門學士則食肉。如此一來,洛派、蜀派壁壘分明,成為宋代紛亂的黨爭的一部分。 

尤其是附屬於兩人的末流,彼 此意氣用事,弄出許多爭執。例如孔文仲就曾攻擊程頤,說他替皇帝講學時,常常引用不實的言論來影響皇帝的想法,皇帝原本單純,也沒有不良的嗜好,程頤卻常 提醒他不要接近女色;皇帝原沒有特別信任的人,程頤卻一再要他遠離小人;甚至經常自誇「就算孔子再生為陛下講課,也不過是這樣罷了。」 

又說:程頤利用替皇帝講學的身分,往往超越分際,甚至勾結權勢,搬弄是非,離間作亂,挑撥恩仇,因此民間稱他為「五鬼之魁」。 

但是洛派人也有他們的說法。他們說東坡是為了爭取替司馬光主持喪禮,沒有成功,所以故意攻擊程頤。這當然太小看蘇東坡,也不合當時事實:東坡當時不管是學術聲望,或是官位高低,都無需借用主持司馬光喪祭以增加自己的名望;更重要的是,這根本不是東坡的性格。 

後來,攻擊程頤相當嚴厲的孔文仲去世了,洛派的人竟又說:孔文仲原本個性純厚,只因受了蘇軾的唆使而做出殘害忠良的蠢事,後來覺悟了,才抑鬱致病而死。這可說是死無對證,莫須有的攻訐。 

但 隨著程頤的去位,洛派的式微,宋代的黨爭並沒有稍為停息,政治野心家,轉而攻擊聲望正隆,前途看好的東坡,元祐黨爭也一直延續到北宋的末年。當一個像東坡 這樣的千古男兒,和程頤這樣的道學君子,兩位好人最後竟落得兩敗俱傷,甚至連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造化弄人,抑或人心不智。 

關於蘇軾與程頤的種種記載,見於下列書文:

一、 《程子微言》:溫公薨,朝廷命伊川先生主其喪事。是日也,祀明堂禮成,而二蘇往哭溫公,道遇朱公掞,問之,公掞曰:「往哭溫公,而程先生以為慶吊不同 日。」二蘇悵然而反,曰:「鏖糟陂里叔孫通也。」言其山野。自是時時謔伊川。他日國忌,禱於相國寺,伊川令供素饌,子瞻詰之曰:「正叔不好佛,胡為食 素?」正叔曰:「禮,居喪不飲酒食肉,忌日,喪之餘也。」子瞻令具肉食,曰:「為劉氏者左袒。」於是范淳夫輩食素,秦(秦觀)、黃(黃庭堅)輩食肉。呂申 公為相,凡事有疑,必質於伊川,進退人才,二蘇疑伊川有力,故極口詆之云。


二、《皇宋治跡統類》:明堂降赦,臣僚稱賀訖,兩省官 欲往奠司馬光。程頤言:「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豈可賀赦才了,即往吊喪?」坐客有難之曰:「孔子言哭則不歌,即不言歌則不哭。」蘇軾遂戲程曰:「此乃枉死 市叔孫通所制禮也。」眾皆大笑。結怨之端,蓋自此始。(《孫公談圃》、《欒城遺言》、《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三、《貴耳集》:元祐初,司馬公薨,東坡欲主喪,為伊川所先,東坡不滿意。伊川以古禮斂,用錦囊裹其尸。東坡見而指之曰:「欠一件物事,當寫作信物一角送上閻羅大王。」由是與伊川失歡。

 
 


(责任编辑:程功)

相关文章

推荐图片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