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二十四孝故事二

时间:2012-03-21 09:12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张晓:四岁晓事 含泪奔跑

 
  • 来源:新二十四孝
  •  
  •  
  •  
  •  
  •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张 晓


    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瘫痪在床,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是一个4岁的孩子!然而,他没有向命运低头,14年如一日精心侍奉重病卧床的母亲,用稚嫩的双肩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以坚毅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修复了一个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在苦难中没有走向社会的对立面,而是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他是妈妈心中的好儿子,邻居眼中的乖娃娃,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伙伴。他的故事和孝行,感动了校园,感动了社区,感动了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们。他,就是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张晓。


    张晓先后被评为平凉市“十佳青少年”、“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团干部”,是“甘肃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辛酸童年  坚毅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93年3月21日,张晓和父母生活在内蒙古,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然而,祸不单行的是,积劳成疾的母亲曹雪宏又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从此瘫痪在床。看着瘫痪在床的母亲,年仅4岁的张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哭着向妈妈要爸爸。面对受到重创的家庭,曹雪宏泪如雨下,绝望的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张晓哭着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别走,我不让你走!” 张晓的少年晓事,使得曹雪宏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住院两个多月,家中的积蓄全部花完,还欠下了外债。不得已,外公外婆家的人于1994年将张晓母子从内蒙古额济纳旗接回了甘肃平凉老家,借住在亲戚家。回到平凉以后,张晓母子的窘境并没有改变。在亲戚家住了几个月后,由于亲戚家境也不好,母子俩就在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过着漂泊的日子。


    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们租住在村里一农家果园临时搭建的瓜房里,每月房租是5元。那时候,对于母子俩来说,能吃上一个馒头等于过年。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农历八月初五,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他们母子居住的瓜房被大雨冲塌,张晓的半个身子被埋进土里。


    从那以后,眼看着母子俩又要流落街头。这时,崆峒区柳湖镇保丰村一位好心的阿姨看到他们实在可怜,就把自家看菜园的小土房借给他们,虽然就是一个小草房,但母子俩却欢天喜地,因为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家”。


    张晓上初三那年5月的一天,他借了辆三轮车到河边拾柴。在回来的路上,三轮车翻倒在地,张晓的左小腿被木柴刺得血肉模糊,他瘸着腿回到家。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用布条包裹住伤口坐在家门口偷偷流泪。直到第三天,曹雪宏才知道实情,看到儿子的伤口化脓越来越严重,曹雪宏泪水满面不知如何是好。尽管生活的重担过早地背负在这个少年的身上,但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承受着。


   
稚嫩双肩  独侍母亲


    当同龄人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张晓却用稚嫩的身体支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侯母亲。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饭做熟了,张晓就踉踉跄跄把饭端到妈妈床前,一勺一筷子地喂妈妈。虽然常常把米饭做成稀饭、把稀饭做成半生不熟的米饭,曹雪宏却十分知足。


    左邻右舍看着张晓母子生活艰难,便时不时送来一块饼、一个馒头、一碗汤,张晓总是端给妈妈,千方百计哄妈妈:“妈妈,我已经吃饱了,你快吃吧!”直到看着妈妈吃完才离开。有时家里揭不开锅,但只要弄到一点吃的,张晓总是先喂给妈妈吃。“只要有一口饭,我就不会让妈妈饿着。”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张晓的邻居何彩兰老奶奶说:“这娃娃太孝顺了,我活了这么大没有见过这么懂事的娃娃!”常年卧床的母亲,刚开始尚能挪动,搀扶着可以自己上厕所。随后病情越来越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张晓于是帮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张晓每天都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时间稍长,要洗脚、洗澡、剪指甲。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成了大小伙儿,曹雪宏感到有很多的不方便,就不肯再让儿子给自己擦洗全身,这让张晓很着急,常年卧床容易生褥疮,不洗不行。于是,长大的儿子反过来劝说妈妈:“我再大,就算把媳妇娶了,娃生了,我还是你儿。”


    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张晓不是没有一点心理障碍,可是他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告诉自己:“那是我的母亲,我为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平时,脾气不好的母亲少不了唠叨,打骂也是有的。理解母亲的病痛,张晓总是默默地忍着,要么转身忙自己的事情,从不当母亲的面发脾气,也不诉苦。


    “没有晓晓,我活不到今天。”“娘是我的全部,我是娘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熟悉曹雪宏母子的宝塔社区主任李萍说,张晓活生生地演绎了《宝莲灯》里母子俩的患难真情。


   
家窘志坚  自强不息


    虽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晓却很阳光乐观。在学习上,他和同学互帮互助;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关爱他人。“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是同学们和老师对张晓的评价。苦难没有压倒张晓,他学习刻苦,勤奋向上。上小学时,张晓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经常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上初中、高中后,张晓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优秀。张晓靠着自己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


    曹雪宏回忆说,转眼到了张晓上学的年龄,贫困交加的她无钱供儿子上学。但当她常常发现张晓心事重重地坐在门前,看着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沉默不语的情景时,她的心都碎了。


    小学报名的前一天晚上,曹雪宏流着眼泪告诉儿子,妈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上学。为了能借到钱,曹雪宏拖着残疾的双腿爬这家进那家为儿子凑学费。1997年9月,张晓终于上学了,他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母亲。在学校里,张晓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8年5月,连续6个月因无钱交电费,他们家的电被停掉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张晓忙完家务后,就点燃葵花秆照明写作业,并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那时,张晓班上有个同学常找张晓玩,他对张晓家天天吃野菜,从不吃馒头的做法感到很奇怪,尤其看到张晓点着葵花秆写字更是惊讶。当他把这些情况告诉班主任毛红霞后,毛老师到张晓家进行家访,面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毛老师发动全班同学向张晓捐款30元,交清了张晓家欠的电费。这时,许多同学都知道了张晓的家境,每到星期六,班上的同学都自发地帮张晓到河滩上捡木柴、拾野菜、挑水,有的同学还从家里拿来馒头,让张晓和他的母亲吃。提起曾帮助过他的那些好心人,张晓说:“我毕业后,一定报答帮助自己的恩人。”


    自从上学后,张晓每天都要5点钟起床,为母亲穿衣、解手,再帮母亲洗脸、梳头。做完这一切,张晓就去烧开水,将开水盛在大水杯里,放在母亲能够得着的地方。接着,张晓为母亲做早饭,看着母亲吃完,他收拾好碗筷,这才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一放学,张晓就跑回家,伺候母亲解手、做饭、做家务。安顿好母亲后,他又骑着破自行车赶到学校。到了晚上,饭后张晓还得为母亲洗脚擦身,一直忙到晚上12时后才能休息。


   
生活贫困  精神富有


    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张晓承认:苦难的生活,好心人的帮助,和母亲的教育,是自己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张晓清楚地记得:自己10岁那年,家门口扑通坐下一个黑影,调亮灯看时,是一个蓬头垢面、上门乞讨的老人。老人的儿子车祸后住院,花去了全部积蓄,仍旧无法继续治疗,后来父子二人连吃饭钱也没有了,只好求人施舍。


    听完老人的讲述,母亲让张晓把存钱罐的钱拿出来,可张晓知道,那里面是母子二人全部的积蓄——1元1角钱。小手伸进罐里,张晓拿出了1毛钱,母亲拿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示意他把钱全部拿出来。张晓按照母亲的意思做了,并替母亲为那位破衣烂衫的老人找了合适的衣服。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