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二十四孝故事二十

时间:2012-03-22 10:00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李世同:创办协会 服务众老

 
  • 来源:《新二十四孝》
  •  
  •  
  •  
  •     “能为老年人做点事,能让他们安度晚年,这是出自我的内心想法。只要老年人幸福了,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李世同


    几年来,他深入到50多个行政村调查,调查资料10多公斤,积累文字材料20多万字。他写调查报告,总结出农村老人生活困难的七大类问题。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孝老活动:发起敬老孝老志愿者活动,探索出敬老孝老法制教育报告会、敬老孝老思想文化教育下乡村等六种主要活动形式。他将敬老孝老当成一项艰巨的事业,由他发起组织的志愿者协会发展到了北京、天津、安徽、湖北、四川、新疆、甘肃等10多个省(区)、市,敬老孝老志愿者会员近3000人。


    他就是河南省杞县政协副主席、开封市人大代表——李世同,他被人们称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使者;敬老孝老的楷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典范;农村老人把他称为“爱心功臣、老年人的贴心人”。曾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2004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传承孝道  孝敬老人


    1958年李世同出生在杞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是从苦难年代走过来的人。特别是父亲李丙文,1947年当地瘟疫流行时不幸得了伤寒病,爷爷奶奶变卖家中所有财产,还借了一屁股债总算保住父亲的命。


    在李世同的记忆中,父亲李丙文所做的两件事让他深受震动。一件是父亲到供销社上班不久,恰逢自然灾害的年景,全家5口人几乎就靠父亲每月29斤粮票度日。


    其实平日里父亲也就只能填饱肚子,可要是碰上单位改善伙食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把自己那一份白面馒头或零碎的荤食“攒”着,连夜步行20余里地赶回家带给李世同的爷爷奶奶吃。另一件是后来父亲因为工作认真踏实被调动到县城的银行工作,谁知上班刚一个月,李世同的爷爷病了。父亲回来探望,看到年近七旬的老人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模样,怎么也不愿意再到县城去了,坚决向领导请求把自己调回离家较近的一个乡村营业所。那时,县银行的新办公大楼刚刚落成,环境好工资又高,可父亲说:“爹娘给了我两次生命,现在他们老了我要尽孝,离得远了我工作也没法安心啊。”


    受父亲的影响教育,李世同从小对爷爷奶奶也十分孝顺。家里来了客人,他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倒水搬凳子招呼;有时父亲工作忙实在脱不开身,他会用架子车拉着多病的奶奶到乡卫生院或县医院诊治、抓药,来回几十里地,脚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喊疼;爷爷得了干结病无法大便,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手去抠。


    没读完高中的李世同1973年通过招考进入当地政府机关工作,后来又被调到供销系统,做过普通营业员,也当过科室主任,并通过自学取得了经济师资格。期间,父亲患病多次住院,李世同都跑前忙后地悉心照料。1996年冬天,父亲在省会郑州被医院确诊为癌症。长达一年多的治疗中,李世同不但和他的5个弟弟妹妹对父亲精心护理,还抽空咨询专家、寻偏方,从报刊电视上查找相关信息以获取最佳治疗方案。为了给父亲治病,李世同先后借债5万多元,他多么希望能用一颗炽热的孝心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然而,最终父亲还是走了,弥留之际,父亲拉着李世同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孩子,你尽孝了!”


    深入调研  宣讲敬老


    尽管长期在县城机关工作,可生为农民之子的李世同,多年来老家的亲戚朋友中不断有人找他调解同子女的经济和赡养纠纷,使得他对农村敬老养老方面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十分关注。李世同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成人,娶亲送嫁,可谓操尽了心,等到父母老了,有的子女却对父母不管不问,甚至打骂虐待,虽是个别现象,但难免不对周围人群和下一代产生负面影响,长此下去,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2001年3月,时任杞县宗教局副局长的李世同作为驻村干部被派往宗店乡刘寨村工作。初次接触,李世同发现刘寨村3000多口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19位,而且有些老人的生活状况从表面看不是很好。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就农村养老问题做一个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他总结出了老人们生活中面临的七大类问题:一是尊老风气渐次淡薄,二是孝老情况不容乐观,三是养老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四是孤寡老人困难多多,五是儿多老人照样寂寞,六是有病老人就医矛盾突出,七是虐待老人现象触目惊心。


    也许是“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作祟,李世同经过艰难的交心才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刘寨村,63岁的马某育有3个儿子。二儿子结婚刚一个月就闹着分家另过,要地要房子,而此时马某的三子尚未成家,他没有答应二儿子的要求。孰料二儿媳便经常以婚事办得不排场为借口辱骂老人,1999年3月,马某的老伴被二儿媳气得服毒自尽,死时还不到60岁。还有一位72岁的司老汉,李世同见到他时,他和老伴住在一间破屋内。其实老两口有4个儿子2个女儿,1999年5月因为一点家庭琐事,其中一个儿子、儿媳竟把老人的锅碗瓢盆摔了个稀巴烂。后来老太太突发脑血栓送到医院抢救,几个儿子都不去看,结果因为缺钱瘫痪在了床上。回到家里,儿子们更是压根不露面。没办法,司老汉平常只有靠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接济,自己也捡破烂卖点钱,伺候着老伴艰难度日。


    一幕幕活生生的实例让李世同痛心不已,他知道,要解决这些养老问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个人力量有限,李世同决定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以期改变刘寨村存在的这些不敬老、不孝老现状。一年的驻村工作中,李世同多次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与村民们谈心,宣传人人都是父母生,孝敬老人是责任和义务,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等等一系列做人的道理。逢中秋节、重阳节、春节,李世同用自己的工资买上月饼、水果、鸡蛋等礼品看望村里10多位孤寡老人、烈军属。并开展“好媳妇”和“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将全村评出的8个“好媳妇”、8户“五好文明家庭”公开表彰,还把“好媳妇”何世玲的事迹写成材料,请县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栏目录制播出,以起到典型带动作用……


    可喜的是,刘寨村的家德孝风发生了很大转变。子女跟老人磨嘴吵闹的现象少了,变成一家人和睦相处、互帮耕种;不少儿媳争着为生病的公公婆婆忙前忙后、不计得失;好媳妇、好妯娌不断涌现,以前常被找着解决家庭纠纷的村干部们倒是“闲”下来了。2002年4月,在李世同结束驻村返城的时候,全村人几乎都自发来给他送行。


    创办协会  弘扬美德


    重新坐在宽敞办公室的李世同心情怎么也无法平静,自己仅仅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便得到了那么多乡亲由衷的感谢。如果动员起社会大众的力量,改变农村不良社会风气、特别是促使老人们能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愿望一定会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发起“敬老孝老志愿者活动”、探索农村养老新观念的思路也很快在李世同的脑海中形成。


    几番奔波宣传,一支30多人的敬老孝老志愿者队伍初步建立,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党员、干部,也有教师、个体户和新闻工作者。2002年的中秋节,李世同和志愿者们带着礼品,对宗店乡的刘寨村、裴村店乡的吕屯村等20多位孤寡老人、老烈军属进行慰问,所到之处老人们落泪,村民也身受感染。之后的三年,李世同不辞辛苦地深入杞县乡村,一边调查搜集养老典型案例,一边扩大志愿者队伍。


    除了逢年过节的慰问,李世同还针对农村老人受再大的委屈或虐待也不愿吭声的状况,带领志愿者举办专场的“敬老孝老法制教育报告会”,聘请司法部门的律师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一方面强化村民的敬老孝老法制观念,一方面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维权意识。另外,针对农村打骂、遗弃老人的严重情况,李世同联合志愿者自筹资金制作横幅标语,租来有敬老孝老内容的电影片供村民们免费观看,开场前他还要做思想教育报告。这种“孝德思想文化下乡活动”很受大家欢迎。


    农村生活中年轻人“有了小家,忘了爸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李世同和志愿者集思广益,设计出了“敬老孝老志愿者孝德婚礼主持仪式”,让新郎、新娘以及所有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和乡邻都接受一次道德教育。这种特殊的婚礼主持仪式先后为20多对新人举行过,当地群众啧啧称赞。要让孩子认识到生命来源的意义,认识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同时也提高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义务感,李世同还精心策划了多次“孝德教育进校园活动”。


    如今农村部分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生活相对清闲,李世同也不忘动员他们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成立“敬老孝老志愿者老年人活动协会”。组织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举办小型文艺活动,丰富周围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活动协会还帮助调解家庭纠纷,做一些村里的公益事务。


    由李世同发起的中华敬老孝老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有人受到感染而加入到光荣的志愿者行列中来,李世同把敬老孝老当成一项艰巨的事业,一天到晚奔波忙碌,他决心将这一神圣的事业进行到底。


    有诗赞云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