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胜
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母亲,他不辞辛苦,先后辗转了15个省、市、区,寻访了许多专家,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为了寻医问药,他至今已花去17万元,负债5万多元,还险些被火车夺去生命;他的故事自2004年3月10日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以来,先后在南宁电视台等近百家地方媒体传播;翌年,中央电视台的《讲述》、《道德观察》和《夕阳红》三个栏目以及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安徽卫视《家人》栏目也在积极和戴永胜联系采访事宜,同时,《文摘周刊》等多家报刊也分别进行了转摘和采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孝行最终“感动天地” ——2004年10月,其母经诊断结果为“癌细胞开始萎缩”,医学界为之惊呼。他,就是戴永胜。
戴永胜,男,32岁,汉族,初中文化,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和堂村农民。2005年1月8日,他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晴天霹雳 面对现实
戴永胜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里:家里姊妹三人,两个姐姐已经出嫁,65岁的父亲退休后每月有近600元的退休金,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在家务农,而戴永胜初中毕业后接替父亲,成为矿务局的一名工人。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和和美美,在当地也算是中上等人家了。然而,这一切都在一次医学诊断之后被无情地击碎了。
2001年底的一天,戴永胜见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左手攥着拳头,吃劲地按压腹部,脸上不停地流下汗水,便抓住母亲的胳膊问:“娘,您怎么了?”戴母急忙松开手,咬着牙说:“没事,我是热的。”第二天,戴永胜强行将母亲送到济南齐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戴母患的是卵巢癌,腹腔内已经大量积水。12月25日,济南齐鲁医院为他的母亲进行了手术。手术后,主刀医生找到戴永胜,悄悄地告诉他:“我们打开你母亲的腹腔后发现,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现在来看,你母亲最多还有四个月的存活期,没有必要化疗了。回去后,多给她买点好吃的,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戴家全家人此刻陷入了悲痛之中。戴永胜的姐姐天天想方设法给母亲买来最喜欢吃的东西;父亲张罗着在村头修庙,还用纸叠了14万个“元宝”,整整装了12个大编织袋;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现实时,在连续几天深夜跑到屋外伤心地哭泣后,戴永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外出替母寻药。他想:“‘世间万物相生相克’ ,肯定也会有一种物质能克制癌细胞,我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这种药!”
寻医问药 为救慈母
打定出外寻药救母的主意后,戴永胜踏上了寻访的路途,谁知道这一寻就是五年之久。
2002年春节来临之时,戴永胜在一位医生的介绍下,找到了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王德宾老师。王老师十分热情地给了他一个抗癌药方,还把几种有抗癌作用的蔬菜编成一个食谱,并且告诉戴永胜说香山秘方研究所的许正鼎所长正在研究一个利用蜂胶抑制癌细胞的课题。当日,戴永胜又来到香山,许所长告诉他,把一种从巴西引进的属于真菌类的姬松茸和蜂胶一块使用,功效可以提高一倍,这种姬松茸在福建省三明市的真菌研究所可以买到。临别时,戴永胜毫不犹豫地花1000元钱买了3瓶优质蜂胶。
大年初二,戴永胜到福建省三明市买了三公斤姬松茸(市场价每公斤320元)后,身上只剩下24元钱,根本不够回家的车费。无奈之下,他只好买了一张20元的短途票。车到江西鹰潭时他被查出,只好下车。可是,此时此刻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他想到在南昌有个同学,到了南昌向他借点钱就可以回家了,可一问才知道这里距离南昌还有150公里,怎么去呢?最后戴永胜决定徒步而行,他用仅有的4元钱买了两瓶矿泉水和两个面包,开始沿着铁路向南昌方向走去……
走了三天三夜,戴永胜终于来到了南昌,此时的他因饥饿和疲劳已经憔悴不堪,双脚都磨起了血泡,连呼啸而来的火车都没注意到。火车紧急刹车时,他本能地往路基下跳去,便昏了过去。当天下午3点他被送到南昌市铁路医院,经检查为脑震荡、右眼睑裂伤、头皮及手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共缝了11针。七天后他出院了,又开始了他的寻访征程。
2002年3月下旬,他又来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华佗医院、湖北省黄冈畜牧局,在江苏找到了全国五大优秀蜂农之一的季福标。2004年4月10日,戴永胜听说70岁高龄的香港名医李群英到深圳讲学,又通过多方努力与李群英取得了联系……
拳拳孝心 义感人心
拳拳孝心感天地,反哺之情似海深。戴永胜为母寻药的举动终于感动了上苍,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4年10月,戴永胜带母亲到医院复查时,被确诊为“癌细胞已经萎缩了60%” 。经过几年的治疗,如今戴母身体好了许多,气色不错,刚出院时体重仅40多公斤,现在已经增加了15公斤多。
戴永胜助母抗癌、寻医问药救母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许多热心人纷纷来信或致电给戴永胜,有的希望帮助他,有的想向他要药方为自己的亲人治病。许多好心人在帮助戴永胜时选择了不留姓名。“与戴永胜寻药救母的壮举相比,我所付出的微不足道!”一位好心人如是说道。戴永胜的事迹还被其他地方的人们当作教育子女的典范。安徽淮南一位年迈的老太太给戴永胜打电话说,她的三个儿子以前不肯赡养她,还冷眼相待。当地居委会从《知音》上看到这篇文章后,及时把三个儿子召集在一起,通读了这篇文章。三个儿子还不相信,直到居委会王主任拨通戴永胜的电话,让他们三个核实后,才心服口服。三个儿子表示,要以戴永胜为榜样孝敬老人。
在戴永胜的家乡,乡亲们也被他的大义所打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菏泽市及村镇领导带上水果和1000元钱等慰问钱物来到戴家,看望戴母。朴实的村民们还自发集资为戴家建房,从桌子、板凳到电视、电话等所有用的、穿的,没让戴家花一分钱。
当初,为了挽救病危的母亲,戴永胜不仅放弃了青春梦想,还牺牲了自己美好的爱情。32岁的他,至今还是孤身一人。“我宁可一辈子不找对象,也要给母亲治病。”年轻的戴永胜,用大义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是他的孝,让他遗失了曾经的美好;同样也是孝,让他重新拥有爱的春天。一位叫于燕的安徽姑娘被他的孝心深深打动了。她流着泪给戴永胜打电话说,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还提笔给戴永胜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达了对他的钦佩和羡慕之情,她在信中写道:“你让我很感动!从你身上,我看到亲情的力量!如果你愿意,我想和你成为朋友……”她在信封里还装进了两张照片。从这以后,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电话聊天、谈心……
美好愿望 报效社会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戴永胜在150多个药方中发现有八九种药物对抗癌有着特殊功效。他说:“我母亲的癌细胞开始萎缩,就是这八九种药物的综合效果,这非常符合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如今,戴永胜还在为母亲治病而奔波着,同时他“希望能在这些抗癌药物的基础上,研制成一种更有效的抗癌药或者是兼具抗癌和防癌功效的保健食品,来挽救更多的生命”。他还打算在家开个公益性的药房,把自己的治癌经验和配好的药物以成本价卖给前来咨询和寻药的读者。但这个想法却遇到了困难,尤其是资金问题。尽管如此戴永胜还是决心努力地去尝试。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戴永胜坚强而执著地前行。他借用诗人汪国真的话说:“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全心全意救母的戴永胜,再次用实际行动将中华传统的孝道升华。他的行动告诉人们:孝,不是口头的言说,也不是假意的掩饰,它是人性真意的流露,是最朴实又难能可贵的道德品质。
有诗赞云:
癌症晚期慈母病, 惊闻难止泪滂沱。
相生相克研医理, 不屈不挠战病魔。
为报春晖甘苦累, 探求妙药愿奔波。
喜看二竖终逃避, 尽孝仪型世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