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安徽百名文化名人
1、 由于时间仓促(6个小时),以下仅列出88位安徽文化名人,不足的部分容后再补;
2、 安徽较江苏、浙江等中国文化最发达省份有一定差距,在此没有与任何省份比较的想法;
3、 入选的文化名人仅是笔者观点,有些人没能入选(如陶行知);
4、 有些人选(如刘长卿、萧颖士等)在百万字的《安徽文化史》未能提及,可叹那些只会抄书的人;
5、附录人选不在百名之内;
管仲(前725-前645):字夷吾,颍上人,春秋著名政治家,有《管子》十九卷;
李耳(?-?):字伯阳,俗称老子,涡阳人,道家创始人,有《道德经》五千言;
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庐江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太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政绩卓著。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桓潭(前33-39):字君山,濉溪人,两汉间哲学家、政论家,有《新论》;
华佗(?-208),字元化,亳州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时人尊为“神医”。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发明中药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治病,每治皆愈,但难根除,便强留做侍医,华佗拒不从,遂为之所杀;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亳州人;
曹丕(187-226):字子桓,亳州人;
曹植(192-232):字子建,亳州人;
嵇康(224-263):字叔夜,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刘伶(约221-300):字伯伦,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戴逵(326-396):字安道,宿州人,东晋雕塑家、画家、哲学家。戴逵少年时画的《南部赋》,使他的先生范宣(当时有名的学者)改变了绘画无用的看法。他富有巧艺,绘画而外,又善于弹琴,更以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知名。戴逵曾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为了创造新的样式,他暗暗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见戴逵是首先创造了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戴逵还创造了夹纻漆像的作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创始者。戴逵在南京瓦棺寺作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维摩诘像》及狮子国(锡兰岛)的玉像,共称“瓦棺寺三绝”;
周兴嗣(?-521):字思纂,当涂人,祖籍河南,南朝梁文学家,编有《千字文》,是我国蒙学读物中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种;
刘长卿(?-?):字文房,宣城人,郡望河间,唐开元进士,著名诗人,有《刘河间集》;
萧颖士(717-760):字茂挺,阜阳人,原籍常州,开元进士,对策第一,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王建(约767-约831后):字仲初,阜阳人,擅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2012.04.19.
张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和县人,原籍苏州,贞元进士,诗人;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人,迁无锡,元和进士,宰相,其“悯农诗”闻名于世;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石台人,大顺进士,诗人;
陈抟(?-989):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人(非河南鹿邑人),五代宋初道教学者;
姚铉(968-1020):字宝之,合肥人,太平兴国进士,富藏书,文辞敏丽,尚韩、柳古文,为救颓弊文风,纂集历代诗文为《唐文粹》,与柳开等开宋代古文运动先声;
毕升(?-1051):歙县人,一说英山人(以前各类书籍均记载毕升是徽州人,后因湖北英山发现了毕升的墓,现英山说多矣;然考虑徽州大姓有毕姓,笔者认为毕升可能是迁到英山的徽州人),一说杭州人(此说是因沈括是杭州人,但此说不可信,沈括自幼生长在苏州,参见南宋范成大《绍熙吴郡志》进士名录),北宋发明家,庆历年间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英山原属安徽,上世纪50年代划归湖北;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皇祐年间赐进士出身,宣城人,诗与苏舜钦齐名,有《宛陵集》;
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皇祐五年(1053)进士,有《青山集》;
杨杰(约1078年前后在世):字次公,号无为子,无为人,嘉祐进士,诗人,有《无为集》;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宋画第一;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长于楚州淮阴,熙宁六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柯山集》、《宛邱集》;
阮阅(约1126前后在世):字闳休,原名美成,号散翁、松菊道人,舒城人,元丰八年进士(1085),有《诗话总龟》;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南宋著名词人,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凤台人,两宋间著名诗人、词人、道学家。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吕本中二十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派”定名,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派”,诗属江西诗派;
胡仔(约1147前后在世):字元任,号苕溪渔隐,绩溪人,有《苕溪渔隐诗话》;
宗杲(1089-1163):俗姓奚,号妙喜,宁国人,宋代四大高僧之一。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宗杲因对奸相奏桧不满而被褫夺衣牒(即开除僧籍),先充军至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宗杲问心无愧,十分超脱,在此期间集最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后迁往梅州(今广东)。十五年后遇赦,恢复衣牒。之后再住径山,因之世称“径山宗杲”。宋孝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赐号“大慧禅师”,翌年八月九日临终前,弟子请他遗偈,他挥笔疾书:“生也这么,死也这么,有偈无偈,是什么热!”卒年七十有五;
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精于地理,有《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南宋著名词人,诗、词、书、文章俱佳;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有《罗鄂州小集》六卷、《新安志》、《尔雅翼》传世,其中《新安志》为著名方志。
吕祖谦(1137-118 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凤台人,迁金华,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杰出思想家,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在于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文学上则力求融合道学与辞章。吕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兼总众说,自成学派,深得一时人士称赞。著有《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大事记》、《文海》、《古周易》、《书说》、《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吕东莱文集》及与朱熹共辑的《近思录》。
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人,号洺水遗民,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词人,有《洺水集》和《洺水词》。
张即之(1186-1263):字温夫,一字樗寮,和县人,南宋著名书法家。以父荫授承务郎,举进士后历监平江府粮料院,累官司农地丞。工书,得欧阳询、米芾法而参己意,劲健峻峭,南宋末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宝其翰墨。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云:“人知张师海岳(米芾),而不知其出入欧(阳询)、褚(遂良)。”传世墨迹有《汪氏报本庵记》《大字杜甫诗卷》《与殿元学士札》《台慈帖》等;
吴潜(1196-1262):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宁国人,先世迁溧水,吴潜生于德清,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后为贾似道迫害而死。著名词人,有《履斋遗稿》四卷,续集一卷,别集二卷,《履斋先生诗馀》一卷;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有《秋崖集》;
祝穆(?-?):字和甫,歙县人,迁福建崇安,曾祖祝确为朱熹外祖父,地理学家,诗人,有《方舆胜览》,是著名的地理著作;
方回(1227-1307):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人,宋元季著名文人,有《桐江集》,编《瀛奎律髓》,对后世影响较大;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世居武威,徙合肥,元统元年(1333)进士第二,元末忠臣第一,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古雅,有《青阳集》;
朱权(1378-1448):自称大明奇士,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臞仙,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卒谥献,世称宁献王。明代戏曲家,博学多艺,擅长鼓琴,喜爱戏曲,信奉道家思想。自称作杂剧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种。朱权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和《琼林雅韵》3种。后两种已佚。《太和正音谱》2 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是一部影响后世较大的戏曲文学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兼及戏曲史料的著作。
程敏政(1445-1500):字克勤,休宁篁墩(今屯溪)人,时人称为程篁墩。自幼聪敏,酷爱读书,从小就有“神童”之号。10岁随父到四川,为巡抚罗绮所钟爱,推荐给英宗。召见时,英宗令作《瑞雪》诗和《经书义论》,他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受到称赞,被破格送入翰林院读书。后学业大进,又受到大学士李贤赏识,被招为女婿。
成化二年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程敏政博览群书,熟悉历朝典籍,多次参加明英宗、宪宗两朝实录编写、校正。弘治初,擢少詹事,后被提升为侍讲学士。孝宗继位后,尊称他为先生。时人评论说,翰林中“学问渊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东阳”。他因才高自负故遭人所忌,弘治元年(1488)被御史魏璋以暧昧之词弹劾,被免职,归南山读书。五年后,再次起用,任太常卿兼侍讲学士,掌院事。后又任礼部右侍郎,专掌内阁诰敕。弘治十二年,会同李东阳主持会试,考生唐寅、徐经预先做的文章恰与试题吻合。给事中华昶劾奏程敏政泄题,被执下狱,唐,徐亦同时获罪。后经查明华昶劾察失实,释放出狱。他不愿为官,坚请免职。不久,因悲愤成疾,发痈而卒,终年55岁,追赠礼部尚书。
程敏政在文学上与李东阳齐名,传世之作有《宋遗民录》、《篁墩文集》、《明文衡》、《宋纪受终考》、《新安文献志》等,并撰有明弘治本《休宁志》38卷,为休宁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擅长古文辞,工诗词,世称“后五子”之一,颇受时人见重,有《太函集》等;
朱载育(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卒谥端清,凤阳人,居沁阳,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
朱载育深受父亲郑恭王朱厚烷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他5岁时,即嘉靖二十九年(1550),因皇族之间的权力纷争,父亲非罪削爵,被禁锢高墙。年仅15岁的朱载育,笃学有至性,筑土室于宫门外,开始了席蒿独处的淡泊生活。
在落寞坎坷独居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育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朱载育24岁时,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瑟谱》。之后又相继写出了《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
朱载育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律学新说》、《算学新说》、《嘉量算经》、《乐律全书》和《醒世词》等20多部立说巨著。他在珠算上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数列,首创十二平均律(或称十二等程律、新法密率),提出了“异径管说”,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他创立“舞学”,绘制了大量舞谱;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