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寻根问祖 > 寻根资料 >

贾庄程氏轶事

时间:2011-06-29 06:18 来源:旧帖 作者:佚名

 

贾庄程氏轶事
 
    贾庄程氏,自玉生公从嵩县迁移到此,至今已十三、四代了。1916年合族立碑,记述了迁宝以来后世六代子孙世系。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两通由其五代孙禄、燕、春等领衔的先祖碑和神道碑,既没有记载玉生公何时迁宝,也没有记载玉生公的上世为谁。今天的人要想知道当时的情况,只有推测和考证了。
    按照一代二十至二十五年计算,最早应在1650至1700(即康熙年间)年间迁来的。1691年(即康熙三十年),豫西大旱,不少人向东讨荒,后来的宝丰名人如杨庄的杨淮、曹镇的李绿园,他们的先世均是当时从豫西新安迁到宝丰的。迟则也应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即1750至1800年间,此时正值乾隆年间,1773年,知县胡元吉将原建于旧察院的“春风书院”( 为纪念程颢在宝丰监酒讲学所建),改建于县署东边(现东街电影院院内)。是否与此有关,尚不得而知。
    玉生公迁宝后的最初五代,家境是非常好的。据说从贾庄东某一处一直向西到梁洼,整个一道川一半都是程家的。俗称“程半川”。有了钱,族间就办私塾,建演武教场,鼓励子弟习文练武,以期培养人才。的确,从开始几代的起名看,很有规律,有文化品位。但不知什么原因,据说连个秀才也没有出。正如“神道碑”所说,“或牧牛于山岗,或饮犊于河滨,或荷锄于南亩,或负耒于西畴,或干茅于白昼,或索绦于黑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真正的耕种之家。
    据说当时祖坟前有一石人,后来来了个盗宝的南蛮子,找到族长说,是石人压住了气脉,因而出不了人才。族长一狠心,就把石人砸了。石人一砸,不但人才没有出来,家族也一天天败落下来。从清末到民国年间,贾庄程族的各门各户,除少数人家外,多数都处于贫困状态。其实家庭败落的真正原因,不一定是因为石人,而是社会大环境问题。清末政治黑暗官府腐败,豫西石多土薄,一遇干旱,即有粮荒;当时干旱连年,饥馑遍地。饥饿的人们,强梁者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怯弱者辗转沟壑或逃奔他乡。即使是像樊钟秀、白朗这样的盖世英雄也受尽欺凌,逼上梁山。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头牛,晚上就有人找上门来,在门上贴一张条子,要银洋多少元,不给杀全家。或是在夜里叫号:“谁谁听着,赶快准备多少现大洋,送到哪哪哪,不送杀全家孩娃不留”。我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向了穷困。曾祖父弟兄三人在老家过不下去了,两付挑子一个蓝子进了城。不过至今不知道当时高祖父母的情况,他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他们没有进城,是不是当时已经去世了?问了贾庄很多人,大家都不知道。进城以后,真正是地无一垅,房无一间。投靠亲戚南后街闫家(即闫更臣的先世)。找了个空地,搭庵住下,以炕馍为生。后来伯曾祖一支迁至闫口,我家和四喜叔曾祖就在南后街安下家来。而今也已经历五代数十口人了。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图片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