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寻根问祖 > 迁徙分布 >

江西为何填湖北

时间:2011-05-27 11:15 来源:未知 作者:cheng01

江西为何填湖北

早在唐宋时期,便有江西之民迁居湖北,但人数极少且不成规模。江西之民大规模迁居湖北,发生在明朝初年。古代发生移民的的必要条件是迁出地必须是地少人稠,而迁入地应是地旷人稀。元末明初的战争和灾荒造成的地旷人稀,为湖北接纳大批江西移民准备了条件。
湖北曾是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发源地之一。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八月,徐寿辉与麻城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彭莹玉等人一起发动起义,并在圻水(今浠水)建立 “天完”政权。徐寿辉 红巾军很快发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当时有民谣曰:“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至正十三年(1353),元朝廷调集几省军队,对红巾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徐部损失惨重,并殃及湖北大部地区。
      朱元璋在统一全国过程中,也把昔日对元蒙作战的“友军”作为敌军清剿,如对在湖南、湖北的陈友谅余部,便出动大批军队剿灭,并滥杀无辜,这也使当时湖北人口进一步凋落,大部地区几无人烟。对此,地方文献多有记载:如同治《汉川县志》云:“(元末)川沔一带,烟火寂然,至明初仍是土旷赋悬,听客户插草立界。”又据道光《安陆县志》载:“(元末)兵燹以来,晨星而列雁户者又几何,闻之老父,言洪武初大索土著弗得,惟城东有老户湾屋数楹,而无其人。鸟兔山之阴穴土以处者几人而无其庐舍,徙黄麻人以实之,合老妇孺子仅二千余口,编里者七。”……湖北不仅遭受兵灾涂毒,而且天灾肆虐。如《元史·五行志》载:“至正七年五月黄州大水……六月已丑,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平地深丈有五尺余,漂没六十余里,死者一千五百人。……九年七月中兴路公安、石首、潜江、监利等县及沔阳府大水。夏秋,蕲州大水伤禾稼……十二年六月,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漂民居千余家,溺死七百人。”这类记载见于国史方志谱牒者比比皆是。
    在移出地江西,自北宋时经济、文化已相当繁荣。梯田在各丘陵地区更为普及;梯田的大量出现,说明可资开发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了。宋代江西政区比唐代增加了一州、四军、三十一县,政区的增加说明户口的增加,这就必然出现人与耕地的矛盾,而到明初时,人与耕地的矛盾己十分突出了,人浮于土的状况在《明太祖实录》(洪武三十年三月条)中亦有记载:“江西州县多有无田失业之人。”因此,人与耕地的矛盾必然迫使江西人口外迁谋生。兵燹之灾也使许多人奔走他乡。如民国二年修《胡氏族谱》载:“洎乎元明革命,赣省兵燹迭见,人民不遑宁处,其由江右而播迁荆楚者,几如江出西陵……”赋役苛重而逼使民众离乡背井迁徒他处,乾隆《吉安府志·赋役志》称明代“无名杂用旁见迭出,”仅洪武初常征的赋役就达28种之多!“物粮夫差,百端催迫,至不能存,而窜徙于他乡,民之逃亡,此其故也。”(同治《南昌府志·赋役志》)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千千万万的江西移民不得不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远徙至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求生!

 


(责任编辑:程功)

推荐图片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