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绝对很邪乎-睿眼回看唐朝吊诡事
对于一段段金戈铁马、郎才女貌、龙虎际会,史学家用其特有的笔法演绎着、阐述着,从而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风干了、剔去了枝叶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厚重、沧桑、端庄的感觉。然而,历史是有性情的,是由一个个有着不同思想和性格的人所组成的,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历史并不仅仅是一段段枯燥的、被压缩了的文字,而是由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或多或少产生过作用的人所组成的合体。于是,这个历史便鲜活了起来,也便复杂了起来。
胡适曾经说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这个小姑娘,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装扮,也可以全方位解读。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唐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有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有着艺术奇葩——诗歌,有着开疆拓土、慷慨放歌,有着明君贤相,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在独特视角的睿智审视下,这个朝代怎么迷雾重重,透着一股邪乎劲呢?
“玄武门兵”仅仅是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吗,还是因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和高宗李治所生的女儿真的是王皇后所杀吗,还是武则天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另有其人呢?一代女皇武则天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管是谁,只要惹她不高兴,即使是自己的亲人,杀就一个字,决不讲什么亲情温柔。人不应该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形成这样的性格呢?眼睛瞎了的安禄山还要起兵造反,是什么让他这么恐惧?
追随着作者,在作者睿智的解读下,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波澜壮阔的王朝,似乎所有的悬念都揭去了蒙在上面的面纱,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其实,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性格以及隐藏在人背后的社会规律和制度是唐朝所有吊诡事的谜团,这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中国人都有一个皇帝梦,那种号令天下、生杀予夺的无上权威令每个人心醉神迷。然而,即使当了皇帝,那也要承担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可是在作者的详细分析下,唐高宗李治并非如此。李治的人格并不健全,他能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诸多课题,成功登上皇位,但是他却担当不起治理天下的重任。而无力承担自己人生责任的人,其心理人格就好像一根细软的藤条,必须要依附在他人身上,才能够站得稳。这就是李治真实的心理写照。所以,他需要一个赖以依靠的人,需要寻找一个引领他步出人生迷途的导师。这个导师,正是武则天。而这也可以解释李治为什没高度依赖武则天,也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被称为“二圣”。同时,由于李治的这种转换所引发的内心焦虑,带来了他身体状况的异常性反应。史书上说,李治从此患上了偏头痛——经常无故昏厥的怪毛病——他这种无故昏厥,在医学上也有个说法,叫作心理防御机制的建立,实质是癔症的一种。因为人伦的错乱,他和武则天的孩子带给了他太大的心理压力,他难以承受,于是在“昏厥”中他很可能自己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
相信读者看到这儿会大吃一惊,但历史就是这么邪乎,在作者的条分缕析下,我们也不能不相信这也是一种可能,因为在时间和众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历史似乎失去了本来面目,它就是可以任人打扮的。
虽然人性的各异在唐朝制造了很多邪乎的事,但是在那些吊诡事后面,规律仍然很平淡,但是却以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能够靠得住的,还有规律,而马尔萨斯人口律就是其中之一。
隋朝开皇年间,口增长一度达到了八百七十万户,尽管当时经济发展、国家富庶,但是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唐朝建立后,发展经济、政治清明,人口又急剧增长,到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时,大唐帝国的人口,再次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重新达到了八百二十万户。虽然李隆基是个明君,但是他也没办法跟超过帝国承受能力的庞大人口相抗衡,所以“安史之乱”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
就这样,紧随着作者,唐朝一件件的邪乎事终于展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也不禁感叹一声:历史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作者审视着人性,审视着规律,从而帮我们摸到了历史的脉搏,他还妙语如珠,那些隽永的文字像一条潺潺的小溪蜿蜒流淌在无语的历史中。
“我们要在历史中寻找的,是万古不易的人性闪光点,是要寻找人性的至真至善,哪怕是这种善不见容于苛酷的皇权,哪怕这种善伤害到了当事人本身。但唯有这种善,才是让中国人走出数千年历史迷雾的唯一途径。”关于中国人走出迷途的路径,作者如是说。
“成功,并非是因为你多么聪明,多么有智慧,只是因为别人的愚蠢成就了你的机会。”关于成功,作者如是说。
“当我们在社会上占据主导位置的时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公正无私的社会竞技法则。这个法则表面上看起来让我们吃亏,但却会加倍回报在我们后人身上。所以规则从来不是为我们自己所建,是为我们子孙后代撑开一片天空。”关于制度、关于规则,作者也如是说。
……
开卷有益,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睿眼回眸唐朝,审视这个曾经璀璨夺目的王朝,肯定会欣然有得!
(责任编辑: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