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韩城"赵氏孤儿"墓冢坍塌 破败不堪亟待保护

时间:2012-02-29 08:31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网络

本报渭南讯 我国“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见证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埋葬着春秋时晋国赵武、程婴、公孙杵臼的“三义墓”,多年来由于无人保护破败不堪,亟待修缮保护。

“三义墓”见证历史故事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义墓”位于韩城市西南10公里巍东镇堡安村东南的古寨内,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仅有数公里远。《赵氏孤儿》呈现的故事是晋国忠臣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历尽艰辛、受尽迫害,在险象环生中保全了孤儿赵武,并终于除奸报仇。赵武出于感恩,死后与二位忠臣同葬一处,人称“三义墓”。

墓地四周筑有围墙,高3米多,系夯筑,当地人称“龟鹤寨三义墓”。墓地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碑文三通。墓前均有碑楼,稍偏北一座墓碑上刻有“晋卿赵文子墓”六个隶书大字;偏东南处两墓并列,分别刻着“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碑的上款刻着“清进士兵部侍陕西抚巡毕沅题”字样。三墓均为砖砌圆形墓,墓前均有墓碑。春秋时韩城曾为晋国地,称少梁。相传程婴为少梁附近程庄人,赵武后裔居少梁,少梁村中赵姓与程姓为其后裔。《史记·赵世家》记载了程婴、公孙杵臼救孤儿赵武的事迹。根据这一事迹创作的古典历史悲剧《赵氏孤儿》是最早介绍到西方的中国戏剧作品。在如今的韩城市,还有许多遗迹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位于城西南的魏山有救郎坪,传说这里就是藏匿赵武15年的地方。明朝中叶以后的近500年间,韩城全市共建有四处救郎庙。

镇政府表示将予以保护

该古寨呈椭圆形,长约100米,宽约50米。古寨围墙约有三分之一已经坍塌。三座古墓中,位于最西边的墓右护砖墙坍塌,其他两座墓均有严重裂缝。墓砖均为古砖,上刻有精美雕花。当地人称,如果再不进行修复,墓冢坍塌会越来越大,且如果古砖大量丢失,再修复就十分困难。

 

 

记者采访中看到,墓园已经被多家农户分占,满目花椒树和荆棘,墓冢和碑石全被淹没其中,因风雨摧残且无人整修保护,目前已破败不堪,只是偶尔有人前去凭吊。面对眼前一片荒寂的景象,不远处滔滔的黄河,似乎也发出唏嘘之声。

对于古墓目前的情况,嵬东镇政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将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勘察,采取补救措施,先将“三义墓”现存文物保护起来,使其不再进一步受到破坏。同时,将“三义墓”现状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请求安排保护。文/图 记者石俊荣 通讯员宁永泉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