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篁墩的程氏和朱氏》后
由安徽省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黄山学院、安徽省徽学会等单位发起的“程朱思想与徽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最近出版了一个专刊,专刊上发表了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的《篁墩的程氏和朱氏》一文。在文亨、懋华及景梁等本家的帮助下,我得阅了此文。细读之后,又对照程氏宗谱等资料,很有收获,也更有疑问。
不知刘先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他所引用的几个程氏资料中,恰是程氏谱系中几个重要分歧之处。
其一,在明代程尚宽所著的《新安名族志》中有“程普之后曰程元谭……程元谭即为新安一世祖”一段,这与明程化十八年程敏政所撰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中的说法一致。即认为程元谭是东汉末年从孙氏定江东的都亭侯程普之后,再到忠壮,再到二程。但考宋代欧阳文忠为《冀国公神道碑》中,有云“唐定世族,而程氏之望分为七,中山之程,盖出于魏安乡侯之后”,魏安乡侯就是程昱,原名“立”,曹操为其加“日”,曰“昱”。所以,《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四箴堂”以及“世忠堂”、“重本堂”、“夏明堂”、“和睦堂”、“三德堂”、万历手抄本谱等等大多数程氏谱牒,都载程元谭为魏安乡侯程昱之后,而不是都吴亭侯程普之后。
其二,刘伯山先生文中说:“新安程氏传28世,在唐中后期,出一个叫程泽的人,从篁墩迁河北中山博野”。这里,不知刘先生所依何据,却又多出一疑!
在安徽师大周兆茂的《二程新安宗族源流考略》中载:“程元谭的第28世孙程峄,由于遇到唐末黄巢农民起义,为逃避战乱而迁至中山博野”。
上二者不难看出:
从世数上相同,二人都是程元谭的第28世孙。
从人物上却是两个人,一个叫程泽,一个叫程峄,二者字形相近,却非一人!在谱上这二人是从兄弟关系,各自都有后代。
再从时间上,刘文说“在唐中后期”,太含糊!周文指明“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时。
另外,我还见一些程氏资料,说“程峄之子程秀,以财雄边,将家从篁墩迁中山博野”。
看到上面的资料,人们不免要问:既是避乱北徙,哪来的“财”去“雄”边!?
今人的说法又出现了分歧,相互矛盾,更令人难以信服!
其三,刘先生引用了《程朱阙里志》中有关二程出自新安的考证与叙述,举了赵时勋在《考新安程朱三夫子源流记》中说:“元礼部程公黟南《书河南上程氏堂振录后》云:‘河南夫子,胄出中山,中山之胄,出自新安之篁墩,实盅壮公之裔,陈末播迁而北者也’。”
按此,二程之祖北迁,早在陈朝末年。这正是程氏北宗各谱所载的陈新安内史、重安侯“程子响”之子“程育”!正如《江南徐州府宿迁县“程氏族谱”》中载‘明永乐庚寅年冬十月吉日宗神童谨叙’中所述:“至若河南一族,则又自育公始焉”。此育公,即《河南正宗世系谱》以及北宗各谱中程元谭十七世孙、忠壮公四世孙程育。其后至二夫子的世系,据明代成化十八年间的程敏政,以李邕碑、唐史及韩志、陈留谱考之,为“育——皆——弘——大辨——文英——皓——日华——怀直——执恭——世庸——岩——秀——俶——羽——希振——珦——颢、颐”。北宗各谱以及部分南宗谱,皆认同这样的世系,即以程秀为程岩之子,而非“程泽”或“程峄”之子。若以 “唐中后期”之“程泽”,或“唐末”之“程峄”,或“程峄之子程秀”为二程之祖,用程敏政的话说,“则愈远而愈失之者也”。
江苏淮安程宗成
2003.8.20.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联宗俢谱二十年----协会构想
- 下一篇:潜川《程氏宗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