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寻根问祖 > 篁墩祭祖 >

《无名氏忍箴》-1

时间:2012-04-02 11:28 来源:未知 作者:程功

《无名氏忍箴》:
忍为众妙之门,当书忍字佩服。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
  父子能忍孝慈,兄弟能忍义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
  忍时人皆耻笑,忍过人尽愧伏。张公九世同居,只以忍为题目。
  细数无量功德,当推忍为第一。

  忍是坚定的根本,忍是觉悟的源泉,碰到事情就容忍,一切所为就圆满。
  能够容忍小人的人是有大量的人;在淡薄世态中积累的功德一定是厚德。
  当看到别人错误的时候,以包容为主;在很难把持自己的时候,以忍耐为上。
  百战百胜也不如忍耐着不战为好,话说的都对也不如沉默妥当。忍耐里隐藏着千般好

处,沉默中消除了百种误差。
  融化掉性格上的偏执,是一种很高的学问;消除去家庭里的嫌隙,更是不凡的知识。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一些,这叫含蓄;别人的不是,掩藏去几分,这叫厚道。
  只要问两个怎么办,天下没有难办的事情;只要三次替别人设想,天下没有难处的人


  分辨道理时不可以不决断,但不能急躁;惩治恶人不能不严格,但不能不给生路。
  对方有理,我的理亏,我要退让;我有理,对方理亏,我要宽容。
  我施给别人的恩惠,不求别人报答;别人留下的仇怨,我不给他计较。这个中间,开

阔了多大的胸怀?忍不了时,加把劲再忍;受不了时,耐心再受。这个中间,省去了多少

的烦恼?
难住天下聪明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笨人;困住能言善辩之人的,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而

是笨嘴拙舌的人;制服天下勇士的,不是勇士,而是胆小鬼。最没用处的人或物,正是最

有用处的人或物。
忍耐贫贱,不要说刻薄话;忍耐炎凉,不要说过激话;忍耐是非,不要说狡辩话;忍耐烦

恼,不要说怨恨话。
遇到事情,安详是最好的办法;结交他人,包容是最好的办法;保护自己,谦虚退让是最

好的办法;修心养性,洒脱是最好的办法。
牙齿因为坚固而毁坏,所以高明之人讲究柔弱;武器因为尖锐而折断,所以高明之人讲究

宽厚。神龙由于很少露面而被人稀奇,讲究隐藏;沧海因为宽阔无际而世人难测,讲究深

度。
  辨别忍耐的真伪(一方面讲究程度适中,一方面防止负面影响,应该及早辨别)
  如果气质符合天地规则,就是大众的正气,也即孟子所说的充沛的自然之气,极刚强

,极广大,回荡在天地之间。根本在无尚的性情中,但又要集中仁义来激活它。不掺杂保

守畏怯的私心,也不利用过激刚强的言论。古往今来的忠、孝、节、义,支撑宇宙中的纲

常,振奋萎靡者的人心,全靠着这一团不可侵犯的正气。一往无前,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如所说的气节二字,怎么能少了正气呢?
  个人有仇怨不报,可能是对的;国家的仇恨不报,就是大错特错了。
  靖康年间的祸端,宋朝上下君臣屈膝求和,全国没有悲愤声讨的声音。所以在小学中

,列举了豫让、王孙贾二人为例,作为尽忠报国的榜样。(这是符合道理的作为)
  薛文清说:“在自己把持自己时要敬重,在结交他人时要忍让,就能不犯大的错误。

要站稳脚跟,必须以和气同他人相处,这是处理事情的关键。恭敬而远离阿谀,谦和又不

能庸俗,这是和大家交往的根本道理。”
  明道先生整天象泥塑人一样在那里端坐,等到接待其他人时却充满了一团和气。
  管幼安,名声和言行都非常高洁,外表好像很难接近,真正相处时却很和蔼。
  (这些都是对已严谨,对人和气的例子)
  欧阳修说:“把纵容当宽厚,把省事当简朴,那么百姓的生活事业就会荒废而受到伤

害。我所说的宽厚,是不要太严厉、太急迫;我所说的简朴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繁琐之事

上。”
  杨龟山说:“孔子曾说‘身居上位的人不应该太宽容’。手握大权,不是使性子的地

方。然而宽厚也讲究个限度,如果什么事都不问,只讲究宽大,那么掌管文书的官吏们就

会舞文弄墨,任意而为,不象个官府的样子。必须亲自掌管各种权利,尽管放宽些也不打

紧。”
  何西畴说:“打着严谨的号令,行着宽厚的内容。治理有尺度,号令讲诚信,让他人

看到官府的作为就有敬畏之心,这就是外表;惩罚从轻,征收从薄,使百姓不受惊扰,这

就是实在作为。如果开始就纵容他们胡作非为,最后又用法律管不住他们犯罪,再想施行

有利于百姓的志向作为,我看那是办不到的了。”
  许鲁斋说:“人要宽厚包容,但必须界限严明。界限不严明,就做不成事情,却得到

别人的侮辱。魏国公韩琦平常待人很宽厚,但在有关朝廷的大事上,却一点儿也不含糊,

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有名大臣。现在的人要么太过威严,没有宽容;要么太过宽容,失去了

威严。这些对于成就事业都有影响。”
  薛文清说:“对待下属固然要谦和,但谦和一旦失去限度,反而会遭到他们的侮辱。

这就是说不要过于谦和,只有谦和中透出威严,那么人们就会对我既敬又爱。”
  陈文恭说:“性气应该平和,平和则不至于偏激,不偏激处理事情就会公道。不是象

世俗人那样把退缩当成平和。近阶段一提起治理,就会把主张宽厚、主张严酷作为话题。

一味主张就会有所偏激,常常导致积重难返,矫枉过正。只有宽厚有限度,严肃不苛刻,

基本上就能心里有谱了。”
  (这些说的是宽中贵有严)
  许鲁斋说:“考虑后再说,说的一定有理。否则一碰到事情就高兴,高兴的神色表现

在脸上,高兴的话语表现在口中,弄得尽人皆知。后来再看看,并没啥值得高兴的,肯定

会后悔高兴得太早了。甚至先高兴后发怒,高兴时还不错,发怒时自然要错了。一会儿喜

,一会儿怒,不为其他,是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原故呀。”
   (轻易高兴的隐患就是轻易发怒,所以不想轻易发怒的人就不要轻易高兴。这是说

要抑制自己轻易高兴的毛病)
  史搢臣說:“古人认为喜怒合理是平和,现在的人却认为只高兴不发怒叫平和。”
   (表现得合理,喜固然是平和,怒也是平和;表现得不合理,愤怒不是平和,欢喜也

一样不是)
  史玉涵说:“遭受欺凌和诽谤,是让人消除火性,经历困苦之处的。如果一直淡然对

待它,必然会让人消磨掉激情,放任自己。所以应该挺起脊梁,着实的大干一番,才是君

子应该做的学问。”
  (忍耐功夫中,正有许多的道理在这中间。乐不思蜀的人与这不同。这说的是过于忍受

的弊端。)
  《袁氏世范》说:“世人都说治理家庭,最好是个忍让。然而光知道忍让,不知道怎

样去忍让,危害就特别大。大概忍让有积蓄的意思,别人侵犯我,愤怒不表现出来,忍让

只能一二次。积蓄多了,一旦发作,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很难控制。不如随时告诫自己:

‘这是对方未经思考造成的。’或说:‘这是他无知造成的。’或说:‘这是他失误造成

的。’或说:‘这是他目光短浅造成的。’或说:‘这对我的损害能有多大呢?’不让怒气

在心里积蓄,即使一天中侵犯我十次,也不至于在神色话语中表现出来。然后就能看出忍

让的功效有多大。这才是善于忍让的人。”
  郑大郁说:“一般来说,我们这些人在兄弟之间相处,如果有什么误会,就应该即时

当面说穿,使它随时消失,才不会伤害手足之亲情。看一下大舜对待傲象时,就是凭借不

积蓄愤恨、不留下误会才成功的。现在的人表面打着快乐的旗号,心中却藏着矛盾与误会

,以至于暗恨发展成明仇,而且很难化解,这真违背了人的善良天性。”
顾亭林说:“张公艺九代人在一起居住。高宗皇帝询问他,他写了百余个忍字进献。写的

意思也不错,却不是十全十美。在家庭中进行管理,应该使纲纪和法度严明,才能永远施

行。如果让媳妇和家姑吵架,奴婢不服管理,而作为一家之主,只是默默容忍而已,这连

一代人都难相安,更不要说九代人啦。最好的是浦江姓郑的人对太祖说的话:‘微臣在集

体居住时没啥心得,只是不听女人的话罢了。’这才是经典道理,照此去做,百代人集体

居住都可以。”
(这种说法原来司马光、陈几亭也很不赞成,足可以补上百忍的缺陷。这些说的是防止治

理家庭的隐患)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集注中的解释是:“乡愿,是乡人的愿望。”大概他们同

流合污,来搏取世人的好感。孔夫子认为它好似道德而又不是道德,最后使道德混乱,所

以称它是道德中的害群之马。
(乡人所喜好的,国人所喜好的,都是这一类性质。)
史搢臣說:“容忍別人的过错,不是一味地放纵他的过错。如果把放纵当作宽容,那世上

人还会去依靠君子吗?”
陈文恭说:“一味地把放纵错误当作宽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这是防范居住乡里时的隐患的)
苏老泉说:“用软弱的政令来治理软弱的国家,所以周朝的天下,就灭亡在软弱上。用猛

烈的政令来治理刚强的国家,所以秦朝的天下,就灭亡在刚强上。宋朝的软弱,是因为政

令,不是因为时势,这是时势虽强却失败在软弱的政令上。”
(有研究历史的人说:“宋朝始终误在议和上。”)
    陈文恭说:“官场中经常有回光返照的现象。深加警觉醒悟,才可免去放纵难治的祸

患。至于对能给当地人民带来好处的事情,则应该如实说出自己的看法。一味谦虚,又觉

得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太重,为他人打算的念头太轻了。这里面的含义,还必须好好把握。


  (这些防范忍为国家带来的隐患)
  忍字的源头  (功用在于达到明智。其中分明白事理,考察自己,审视别人三种)
  邝子元说:“宽恕,固然是行仁的关键;限度,又是宽恕的关键。掌握限度应先从哪

里做起?应该是深研事理。深研事理就会明智,明智就会宽厚,宽厚就会原谅他人,饶恕不

就是行仁吗?”

 


(责任编辑:程功)

相关文章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